今天来谈谈戒律的问题,戒律不仅是禅宗需要遵守的,只要是学佛之人都要讲戒律, 人们总是热衷于了解怎样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或者他人变得更好,其实帮助了别人和不伤害别人,也就是扬善和止恶是同等重要的,我们也需要了解怎样不做一些事情让自己或者他人变得不好! 放在佛家这叫持戒、放在儒家叫守礼、放在心理咨询师的身上就叫遵守职业伦理。 先来谈谈心理咨询师的职业伦理,其中有一条是:所有不利于来访者,求助者目标实现的事都不做。 比如你和某个人是朋友关系,他某个时候心里不舒服,有病乱投医,他只想找个人一吐为快,你呢,借着这个机会彰显对他的帮助和爱心,等他这件事过去后无法面对你,后悔把内心事情讲给你听,可是你做为一个咨询师是知道他心里有这样的变化,你没有制止,你坐了一件不利于他的目标实现的事。你要跟他说“你说了你的情况,现在你很高兴,等你好了,你会后悔,因为我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你看到我会非常不自在,这样,我给你介绍一位跟我一样水平的咨询师”这就是你没有帮助他,但是你没有害他,你帮助他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他问题的人! 另外一个例子,有的时候在外面开公开的讲座,现场的 “温度”很高,这个“温度”不是真的温度,而是气氛被你调动起来了,有些人根本没有准备好,就稀里糊涂在课堂上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了,而在那种环境下说的人不觉得有什么,就像吃摇头丸当时嗨过了头,过后就后悔了,你说这是你自己当时愿意的,怨不得我啊,是啊,从法律上来看是怨不得你,但是别人心里面难受了,比原来没有参加你的课还难受,你就是坐了一件没实现别人心理目标的事情! 再来谈谈儒家的礼,儒家教导我们一个人站在别人的面前你不能傲气,一有傲气就没有好的关系,你如何没有傲气呢,你得把头底下来,只有肢体保持恭敬,你的心里才有恭敬心,一有恭敬心就能生出智慧,你一狂妄,谁都不如你,你哪里会有智慧呢?别人给你的建议你能听进去么?孔子让我们懂礼,学礼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学习者! 最终谈到了学佛的持戒问题,戒律有很多,我是个初学者,也没有过多的了解这个部分的内容,我以后肯定是要看看有什么具体的戒律的。 最基本的戒律,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呢,基本上有这么几条:
先来谈谈不说谎话的问题吧,你说谎话,骗了你的爱人,他不知道,看似一段时间你们之间关系协调了,但是那只是表象,你骗了他,做为一个正常的人,你心里必然过意不去,因为内疚而不自觉表现出来的东西:比如你会有意无意的躲着他的眼神,慢慢的又会造成不协调,然后你的亲人时不时会歇斯底里一次,你也会感觉到很疲惫。 老师说在佛家这叫“动力”(听音频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说了谎,造成的后果迟早会还给你的,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味道,我觉得一点都不神秘,因为我听说过一句话:一旦你说了一个谎,慢慢的你就必须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这个谎言,谎言套上谎言,最终无法收拾,或许这就是自然界的规矩! 你既然爱他,既然要跟你的爱人过一辈子,就停下来跟爱人说,你要什么,你的边界是什么,希望得到爱人的理解,你的要求如果很合理,但爱人还是不能理解,那是他要过的关,给你的爱人一些时间去过关! 再来谈谈饮酒的问题,因为中国毕竟有一种酒桌文化,如果想社交,想完全杜绝饮酒,估计是不可能的,但是,饮酒的量自己要要控制好,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我就见过一些同事极有自制力,他说能喝多少,就是多少,你让他喝多他会直接跟你翻脸,感情可以慢慢培养,可身体是自己的。有些人在酒桌上逞能,比如:我干杯你随意啊、才知道我们之间有这层关系,来我们俩一起把这杯干了、你算是个男人么,来,干了!回去后,胃出血,到医院吊水,你烦恼还让你的亲人担心受怕,我就少喝点你瞧不瞧得起我是你自己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现在要依法治国我感觉真的不是一句口号,诸位难道没有感觉现在规章制度定的越来越细了,就我单位里评个先进,早几年就跟领导关系好就行,现在通通量化打分,你取得了某项成绩就多少分,一条一条列的非常细,单靠喝酒喝出成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再来谈谈淫的问题,有句话叫“万恶淫为首”这话说得是真有道理,你看监狱里呆的都是些什么人:说谎话的、偷盗的、喝酒后出的事、乱搞男女关系的,许多人命都是奸杀,情杀。 前章说了六祖慧能是“不漏之身”,刚才提到的这些事情就是你身体的“漏”,有些人一天到晚抱怨,我怎么这么认真的学习,自己怎么一直过不上幸福的生活啊,身体也不好,心灵也不快乐啊,人生不圆满啊,因为你有这个或者那个“漏”啊,学多了有啥用,漏了啊!把漏堵住,也就是凡事有所戒,你就减少了风险,没有困难和问题了,福气自然慢慢上来了! 最后老师教导我们,真正的心灵成长者,佛家的说法叫修行者吧,不仅这些事情不要去做,甚至要做到一个坏的心念都不要有,一有恨别人,嗔别人的念头马上叫停,这和别人有什么关系,这是我自己的事!人家会主动让你去恨他,还不是你自己的行为?这个坏的念头,或者叫恶念在你的脑子里盘踞的时间过长,你的大脑到后来就是一个病体,去医院检查说不定什么异常指标都没有,时间一长就会指导你做出旁人看来无法理解的行为! 以我为例,以前上课看到学生不听课,我非常生气,我认为他不尊敬我,但是学习了《禅和心理学》,我能很坦然的面对这些学生,因为上课是我的任务,我的工作,我必须完成,但是听不听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我为什么要怨恨他呢,反而要反思为什么自己的课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呢? 今天扯得有点多,讲的虽然叫“戒律”实际上我觉得是做为一个正常的人要遵行的一些行事准则,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东西必然有它的朴素的道理。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