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性乙型脑炎偏方14则

 默 语 2019-04-15
流行性乙型脑炎中药偏方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在夏秋季流行,由蚊子、虫子传染,潜伏期4~21天,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主要以高热,头昏、头痛,嗜睡,惊厥,抽搐,昏迷,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等为主症。中医学从温病(热性病)学来分析,将本病归属于“疫病”范畴。

一、加味石膏汤
    【组成】生石膏15g,知母9g,粳米15g,甘草3g,连翘9g,金银花9g,野菊花9g,鲜藿香9g,鲜佩兰9g
    【制用法】:水煎服。
    【加减法】:汗多,小便短黄,加鲜芦根12g,滑石粉9g;腹胀,大便秘结,加枳壳6g,熟大黄6g。
    【功效】: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型):发热(T38℃左右),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神志清楚,无惊厥者。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二、加减解毒汤
    【组成】:黄连6g,生石膏15g,知母9g,大青叶9g,连翘9g,金银花9g,黄芩9g,鲜藿香9g,菖蒲6g,粳米15g,甘草9g,钩藤9g,
    【制用法】:水煎服。
    【加减法】:惊厥甚,加僵蚕9g;痰多,加竹沥汁15g,瓜蒌9g;大便秘结,加熟大黄6g,玄明粉6g。
    【功效】:流行性乙型脑炎(重型):发热(体温39℃~40℃之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惊掣,偶有惊厥者。
    【出处】:《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三、大黄钧藤汤
    【组成】:生大黄(后下)20~30g,玄明粉(冲服)15~25g,生石膏(先煎)60~120g,知母20g,蝉蜕15g,钩藤15g,生地25板蓝根25g,银花25g,太子参25g,甘草10g,
    【制用法】:每日2剂分4次煎服,每次约煎成200-350毫升。经鼻饲管缓慢注入。一般药后4~7小时开始便泻(每日3~6次),待便出清稀无浊臭时停服泻下药。
    【加减法】:髙热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昏迷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抽搐加广地龙,僵蚕;痰鸣加鲜竹沥,天竺黄,陈胆南星。
    【功效】:重症乙脑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四、清乙汤1号
    【组成】:金银花、板蓝根、黄芩、生石膏、知母、葛根、菊花、钩藤、生地、丹皮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乙型脑炎(中轻型)。
    【出处】:江西中医药

五、清乙汤2号
    【组成】:板蓝根、黄芩、石膏、知母、葛根、钩藤、生地、羚羊角、全虫、菖蒲、天竺黄、安宫牛黄丸各适量。
    【制用法】:水煎送服安宫牛黄丸。
    【功效】:乙型脑炎(危重型)。
    【出处】:江西中医药

六、乙脑方
    【组成】:生石膏90g,龙胆草10g,地丁草60g,蒲公英60g,钩藤15g,制大黄6g,羚羊角0.6g,(分2次服)
    【制用法】:每日1剂,浓煎150毫升左右,分2-3次由鼻饲管内注入。
    【功效】:重症乙型脑炎。症见高热(体温39℃以上),心烦口干神昏儋语,惊厥者。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

七、升降散
    【组成】:僵蚕(酒炒)6g,蝉蜕3g,姜黄(去皮)9g,生大黄12g,
    【制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病轻者作4服,重者作3服,最重者作2服。每服轻者用蜜15g,黄酒1杯;重者用蜜20g,黄酒半杯;最重者用蜜30g,黄酒2杯送下。每日2剂。
    【功效】:流行性乙型脑炎。症见高热烦躁,呼吸急促,四肢抽搐,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尿赤便秘,脉弦实。
    【出处】:福建中医药

八、夺痰定惊散
    【组成】:炙全蝎15只,巴豆霜0.25g,犀黄0.35g,硼砂1g,飞朱砂1.5g,飞雄黄1.2g,陈胆星3g,川贝1.5g,天竺黄1.5g,麝香0.15g,(后入)
    【制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密贮,每次0.7g,幼儿0.4g,每日1~2次。一般鼻饲后3~4小时,排出黑色而杂有黄白色黏液的大便,即痰消神苏(未排便者,可续服1次)。
    【功效】:乙脑极期邪热炽盛,痰浊阻滞,清窍被蒙,高热神昏,喉间痰如拽锯,惊厥频作者。
    【出处】:中医杂志

九、乙脑灌肠方
    【组成】:羚羊角片1.5g,(或用山羊角20g,代)钩藤10g,金银花20g,连翘15g,生石膏30~45g,大青叶30g,生薏仁15g,鲜芦根30g,炙甘草3.5g
    【制用法】:煎汤作保留灌肠。
    【功效】:乙脑重症。
    【出处】: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潘澄濂方

十、鲜地龙汤
    【组成】:鲜地龙100g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30天为1疗程。小儿用量100-200g/次。
    【功效】:6个月内的乙脑后遗症患者。
    【出处】:福建省清流县医院罗汉中方

十一、青龙附子汤
    【组成】:去节麻黄(先煎去沫)6-10g,桂枝6g,杏仁10g,生石膏60g,炙甘草6g,熟附片10g,红枣6枚鲜生姜3片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乙脑太阳与少阴并病者。
    【出处】:江苏省东台县东台镇卫生院翟冷仙方

十二、清暑化湿汤
    【组成】:藿香10g,佩兰10g,六一散12g,生石膏30g,金银花10g,连翘10g,竹叶10g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乙型脑炎。
    【出处】:湖北省鄂城县人民医院程珍祥方

十三、乙脑急性期方
    【组成】:
         (1):金银花12g,连翘9g,荆芥9g,苏薄荷6g,桔梗3g,竹叶芯9g,鲜芦根15g,生甘草6g

          (2):
              ①金银花15g,连翘10g,鲜竹叶10g,荆芥10g,大青叶30g,生石膏(先煎)120g,炙知母10g,生甘草3g,粳米15g,地龙15g,
               ②鲜藿香12g,佩兰12g,藿香9g,菖蒲5g,川连5g,滑石12g,寒水石12g,豆豉12g,生石膏(先煎)20g
          (3):大青叶30g,金银花35g,连翘12g,生石膏(先煎)120g,鲜生地60g,川连8g,黄芩12g,炙知母9g,京赤芍9g,京玄参12g,粉丹皮9g,竹叶9g,大地龙18g
    【制用法】:水煎服。
    【加减法】:丙加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牛黄粉,羚羊粉,鲜竹沥。
    【功效】乙脑急性期各种类型患者。
        (1)方用于轻型乙脑;
        (2)方①用于中型乙脑偏热;           (2)方②用于中型乙脑偏湿;           (3)方用于重型乙脑
    【出处】:上海传染病医院孟宪益方。

十四、清瘟辟秽方
    【组成】:大青叶30g,鲜藿香30g,鲜佩兰30g,连翘12g,黄芩9g,玉枢丹1粒(化冲)青蒿12g,银花12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乙脑初起,温热夹湿为主。
    【出处】:《当代中国名医高效验方1000首》

本馆提示: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