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区志愿者靠啥发动?“花式激励”让好人有好报

 健康慢走 2019-04-15

2017年12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法律保障。志愿者作为居民自治的中坚力量,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能得到激励,越来越多居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和价值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落户、评优、免费体检 志愿者奖励看得见摸得着

近日,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出台《太原市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办法》,将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评定和激励回馈,并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社会媒介,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看得见、摸得着”是太原对志愿者激励的最大特点。依据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注册志愿者星级评定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级。参加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00小时并被评定为“三星级志愿者”以上的人员,可参照太原市人才迁入政策办理落户。

五星级志愿者可被推荐免费参与社工培训及考试,在录用社区工作人员或招聘社会工作者时,对星级志愿者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此外,星级志愿者还可在市内指定医院就医免普通门诊挂号费,在市内指定医院享受免费体检一次。

对于星级志愿者来说,旅游、健身、观影等优惠更是家常便饭,奉献爱心变成了一件人人骄傲的事情,提升了志愿者社会认同感。

“时间银行”储存“服务” 志愿精神升华人生价值

除了为志愿者处处提供优惠,更多社区还着眼提升志愿者的人生价值。

江苏省苏州市杨枝社区成立了“时间银行”,以“时间存储,循环服务”的模式发动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有效弥补了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不足。80岁的张家寅奶奶就是“时间银行”成立以来加入的第一批志愿者。这些年来她结对帮扶高龄老人,义务打扫卫生,累计服务时长5474小时。以9年时间计算,一年365天一天不落,平均每天服务时间差不多100分钟。

(时间银行存取示意图)

将时间存入“银行”,不仅可以兑换日常用品,还可以兑换“服务”。像张奶奶这样的高龄志愿者,在自身需要帮助的时候,便可以轻松提取“时间”,由社区安排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服务。

“时间银行”的优秀做法在全国社区遍地开花,在武汉百步亭社区,志愿者将时间存在“志愿服务时间银行”里,还能得到固定“收益”!志愿者或其家人在有需求时,可以在自己积累的志愿服务时数内,优先得到社区的无偿帮助。这一“存”一“取”之间,志愿者长期坚持的奉献精神便升华成人生价值,以此形成“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良好氛围。

编 后 语

和谐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居民踊跃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志愿服务模式相比,各地社区积极探索的激励方式,让志愿服务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只有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才能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

来源:中国社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