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服志》反映的中国文化态势

 我执斋 2019-04-15
华 梅
祭社稷礼服希冕
  任何国家,或任何朝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构成了宝塔形。即占绝大多数的人民,居于底部,从官吏到最高统治者则居于“宝塔”的中部乃至顶尖,在封建社会中,顶尖者就是皇帝。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向来是“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人类的服饰,由随意性而进入规范化,规范化也就是礼制化的过程。

  中国史书中的《舆服志》,主要体现了礼制思想。因此,最富丽堂皇的服饰,被规定只能由最高统治者皇帝穿着。即便崇尚丰俭,但皇帝的冕服仍使用最名贵的珠玉黄金,甚至拿珍禽异兽的羽毛和皮革来制作。所以《舆服志》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帝王将相仪仗服饰的史卷,是中国封建文化的特色。

  当然,服饰毕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这就不可避免地把统治阶层的服饰向外和向下扩散,使得普通百姓也能从中学习或模仿上层人物的风范,如帝王佩玉,君子佩玉,民众也开始佩玉。

  《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赵武灵王效胡服,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近臣。”这里说的是一种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帽子,文中引注也提到北方寒凉,本以貂皮暖额。但后来为汉族人用时,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如帽上的金珰、蝉饰、貂尾等。文中引汉应劭语:“以金取坚刚,百炼不耗;蝉居高饮洁,口在腋下;貂内劲悍而外温润。”汉代时,侍中、中常侍戴的帽子就是加金珰,即冠前的金牌饰。再附蝉形饰,多以金、银箔镂空为蝉形,加插于冠额正中,取高洁清虚之意。因为这种冠从汉代起主要被宦官近臣穿戴,所以必加金珰(珰,以后成了宦官的别号)。插貂尾则成了示恩宠、形显贵的一种特殊着装方式了。

  《舆服志》中还留下了对着装者性别角色规范的记载,如《晋书·舆服志》中写道:“后汉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魏明帝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晋初仍旧不改。及过江,服章多阙,而冕饰以翡翠、珊瑚、杂珠。侍中顾和奏:‘旧礼,冕十二旒,用白玉珠。今美玉难得,不能备,可用白璇珠。’从之。”魏明帝是曹叡,其好妇人之饰,在当年是无独有偶的。如《晋书·五行志》记魏国尚书何晏也“好服妇人之服”。傅玄评论他说:“此‘妖服’也。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若内外不殊,王制失序,服妖既作,身随之亡。”这直接批评了男性穿女性服装的着装行为,认为这样着装颠倒了天地的秩序,违背了国家的规制,实属大逆不道、妖异不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