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性默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昵称32649950 2019-04-15

来自高考语文宝典 00:00 04:38

音频 | 雅言   文案 | 钟磬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李白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下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简介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哀啼,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渡过五条溪前往偏远的龙标。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伴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吧。

赏析

1.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明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闻道”,表示惊措。“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又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人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因此,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

3.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重点知识

1.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2.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3.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

4.意象:

①.杨花: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归,好友相别。

②.子规:叫声凄切,寄托忧愁忧思

③.明月:望月引发离愁别绪,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感。

好啦,快来做下面的练习吧,

答案在后面哦~

练 习

1.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景兼点明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答 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杨花落尽子规啼

5.闻道龙标过五溪

//////////

-对话框回复“晚安”,领取你的晚安日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