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外的教学并不局限于教室之内,而在于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好的课堂,也可以是在路上!4月9日和4月10日,常外初一年级400多名学生在学校德育处和年级组的精心组织下,走进常德桃花源和花果山研学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一晚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一大早,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前往桃花源的大巴车,在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大家笑语欢歌,文明有序,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桃花源。进入景区,初一全体学生就在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激情诵读了《桃花源记》,琅琅的读书声不仅吸引了每一位路过的游客,更让孩子们重温了陶渊明的经典美文,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桃花源这一人间仙境的无穷魅力。参观途中,同学们带着好奇求知的目光观赏着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的美景。每到一处景点,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桃花源记》中相对应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吟诵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等陶渊明笔下的名句,仙境、渊明祠、碑廊、水源亭、遇仙桥、秦人古洞等途经的每一处景点都让同学们流连忘返。虽然已是四月,不少景点的桃花已快凋谢,但桃花源景区内古树参天,寿藤缠绕,亭台牌坊装点的环境仍让大家觉得仿佛进入人间仙境一般,山间潺潺的流水声、鸟儿欢快的叫声更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秦古这一景点,秦谷神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为同学们再现了《桃花源记》中怡然自乐的农耕社会生活场景。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处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的风景区而感到自豪。 依依不舍地离开桃花源风景区后,同学们来到了第二个景点—桃花源古镇,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精致小巧的饰品、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商品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洋溢在整个古镇。 带着万般的不舍离开桃花源古镇后,同学们来到了此次研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目的地—花果山基地。下了车,同学们就怀着兴奋的心情第一次体验了集体生活。在基地教练和班主任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不少平时饭来张开、衣来伸手,从来不做家务事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学会了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套好,并叠得整整齐齐,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要积极学习生活技能、早日自立的重要性。 第二天的素质拓展训练内容更是丰富多彩,虽然外面大雨滂沱,但挡不住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同学们在基地教练和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先后体验了“捏泥土”、“画脸谱“、“”锯木头”、包饺子”、“户外野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学们心满意足地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脸谱、泥巴动物等手工作品、津津有味地吃着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齐心协力,自己和面、烧火、煎炸而成的饺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更理解到父母平日含辛茹苦操持家务的艰辛,领悟到了花果山基地内“知行合一、学思践悟”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研学活动深入贯彻了常外素质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不怕吃苦、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感恩父母、自立自强的品质,让“责立自我,任当未来”的校训深深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朱校长给初一年级送行并叮嘱学生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井然有序 桃花山下激情诵读《桃花源记》 兴高采烈地参观渊明祠 山间潺潺的流水声让人流连忘返 穿过幽深的秦人古洞,顿觉豁然开朗。 兴致勃勃地游览桃花源古镇 德育处和年级组负责人关注学生生活,提前督查饮食卫生。 花果山基地内学生排队有序就餐 班主任耐心指导学生整理内务 经过内务整理的训练,焕然一新的学生宿舍。 花果山基地内处处可见学生们开心的笑容 团结协作,锯出各种木制模型。 捏泥巴,了解陶艺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画脸谱,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国粹的无穷魅力。 野炊场内,罗主任亲自示范,指导学生下厨。 分工合作,体会劳动的快乐。 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 (撰稿:杨春 审核:张再良) |
|
来自: wwm5837 > 《社团活动、研学活动、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