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的你发慌的孔雀绿釉真的有收藏价值吗?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4-15

传统釉色中,绿釉是非常重要的古典釉色。早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绿釉瓷的出现,及至明清二朝,绿釉瓷器的发展逐渐成熟,出现了釉色深浅、浓淡的变化,纹路也常常创新,甚至达到了瓷器发展的小高峰。绿釉瓷器在中国传统瓷器中算得小众,烧造的窑口不算很多,传世者更少。但绿釉瓷器或翠色清莹或墨绿深沉,或优雅端庄或通透明莹,是极具美感的,所以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一样是较高的。而其中有一品类的绿釉瓷器,典雅秀逸,美如孔雀,被称之为“孔雀绿釉”瓷器,那么这种美如孔雀的绿釉瓷器到底是什么样的瓷器呢?

一般来说,瓷器之名往往也代表了瓷器本身的特色,孔雀绿釉,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如同孔雀尾羽之苍翠华美色彩的瓷器。孔雀绿釉瓷器不仅色泽格外美丽,于青幽中略带碧色,甚至时人以为可以与百禽之佳丽孔雀的尾羽相提并论,而且在色泽之外,色料与釉面交相辉映。孔雀绿釉瓷器的釉面往往并不十分肥厚,反而重清简素雅,所以在华美的色泽之外另有古瓷端庄雅致气韵,“奢华易得,古朴难寻”,所以孔雀绿釉瓷器难得。

而从绿釉瓷器整体发展的时间跨度上来说,孔雀绿釉瓷器出现的时间算比较晚的,在宋时才出现。并且从工艺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绿釉瓷器工艺发展虽然已略有所成,但仍然有限,特别是彩料与瓷胎的结合不甚紧密,特别容易剥落,直到元朝仍然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孔雀绿釉并未成为大规模使用的釉色。直到明代,随着技艺的成熟与审美趋向的改变,才出现真正普通孔雀尾羽一样翠绿华美的绿色,而且发展到明代成华时期成为小巅峰,这个时期的孔雀绿釉瓷器也是最具收藏价值的。

作为传统釉色的代表之一,绿釉经过了一个缓慢而平稳的发展期。自汉代始,绿釉瓷器出现,但此时的绿釉色沉、朴素,直到宋代,绿釉瓷器才开始变得鲜亮且有了变化,但相对于明清来说,依然略显寡素。在明清二朝,绿釉瓷器的发展更富于变化,比如在明朝就出现了“孔雀绿釉”,又被称之为“翡翠釉”、“珐绿釉”,这种釉色相较于前朝要鲜艳得多,明净、沉稳、端丽,宛如孔雀羽毛,所以才得名“孔雀绿釉”,也是较具有收藏价值的。

其次,“孔雀绿釉”也分深浅二种,以深孔雀绿釉为尊,其颜色浓翠、深沉、颇具古典端丽之气度;而浅孔雀绿釉色泽清丽,独具娇艳、秀逸之美。除此二种之外,明瓷中亦有多种绿釉出现。进入清朝后,绿釉瓷器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根基的基础上,更偏向于浓淡与调色之变,诸如松黄绿、松石绿、湖水绿等等,不仅在绿色的深浅上做了调整,使之与釉面更贴合,且整体发色度更上一层楼。

但在明成华之后,至于清朝,增加了许多纹饰的变化,除了釉料本身的开片纹之外,最典型的就是彩绘了,瓷器色彩逐渐重丰富、重装饰,旧的孔雀绿釉瓷器装饰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烧造的孔雀绿釉瓷器,从整体设计上就进行了改良。这一时期的孔雀绿釉瓷器,除了原本的绿色不改,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龟绿瓷器就是其中翘楚,先于釉面之上彩绘黑彩图案,然后通体吹上绿釉,使之呈现出双彩同器的美感,且黑绿深沉如龟背,油绿端凝如翡翠,因而得名“龟绿”,是绿釉瓷器中收藏价值较高的一类。

除此之外比如雍正年间所出的瓷器则光泽颇亮,有玻璃质感,扣之有清音,也是彼时“蛤蜊光”流行的时期;康熙年间的湖水绿也是极具代表性的,色浅而不寡淡,颇具清新、端丽之气韵,而乾隆年间的孔雀绿釉瓷器,更是融合了多种装饰手法,施以薄釉,在古朴之外,多了三分鲜亮,也是比较值得入手的藏品。

总而言之,绿釉瓷器的发展是经历了几个过程的,历朝都有代表作品。自汉代始即出现了绿釉瓷,色深沉;进入宋代开始变得鲜亮;真正使绿釉瓷器在收藏界声名鹊起的,还是明所出的绿釉瓷,特别是孔雀绿釉瓷器,有深浅之别,深者古典端丽、浅者娇艳秀逸,同时在清康熙年间,也有多种优质绿釉瓷器的出现,如带开片纹的鱼子绿瓷器、古朴典雅的龟绿瓷器等等,都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种类。

来源:网络   编辑:文创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