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金洲涌西段的滨海岸线有新动静啦! 此次将建设都市水街风情区、 水乡口袋乐园、岭南水乡生态区 建设公告已在南沙区人民政府网发布了! 项目概括 本次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金洲涌西段(环市大道至进港大道),总投资50785.99万元,总占地面积26050平方米。 整治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提岸工程、重建截污管工程、气盾闸建设工程、人行景观桥建设工程、滨水岸线景观建设工程和水生态治理工程。 人行景观桥设计 金洲涌处有一座破旧的人行桥,本次拟拆除,重建一景观人行桥,该桥跨度为27.35m,宽度为3m。另外,为了完善金洲涌的人行交通,将再建立一座景观人行桥,该跨度为20.35m,宽度为3m。两座景观桥均采用三孔拱桥,中孔宽度为9.65m或12.65m,边孔宽度为5.35m或7.35m。桥两岸与堤岸绿道衔接。 滨水岸线景观设计 设计根据周边不同用地规划和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堤岸形式。最大限度保持河岸的公共性,控制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的比例,尽量减少单一的人工硬质驳岸,维持河岸原有生态,结合用地功能与性质采用相应的处理形式,满足交通、景观、游憩、购物、娱乐水上活动等多样化的要求。 都市水街风情区 该段位于双山大道至金洲路,包括板头涌276m范围,结合三旧改造,重点打造该段景观,从而提升土地价值,吸引高端人群。该段用地范围较窄,设计上注重“精致景观”的营造,体现以小见大,着重对岸线的营造及岸上景观的构建进行设计,形成金洲涌的又一亮点。下沉广场、艺术景墙、雕塑、树池等元素,打破岸线的单调与平面化,增加滨水廊道的趣味性,丰富空间变化,打造水街风情。 石瀑戏水平台全长约47米,金洲历史文化石雕墙高1.6米,瀑布低处设置有5个低位喷泉,沿线放置观景石和种植大量水生植物;汀步外围处于安全考虑,设置内嵌LED灯管的花岗岩栏杆。 滨水现代居住区 该段位于金洲路至金隆路段,高端住宅及商务办公在该段结合的尤其紧密,有着良好的景观基底,在此基础上打造景观节点,给人们放松休闲提供场所。连续开阔的自然护坡,搭配多种岭南水岸植被,绿道穿插其中,亲水平台、栈道提供人们近距离接触金洲涌的机会。人们在此可以放松心情与自然亲近。 (效果图) 水乡口袋乐园 该处景观节点主要打造主题儿童乐园。西侧为儿童乐园的主入口,与周围的人行步道、亲水绿道和堤顶路三条区内交通网络连贯;俯瞰乐园平面,似一条金鱼,设计创意来源于疍家文化刺绣上常用的图案,而“金鱼”亦作“金洲之鱼”或“金洲之渔”,寓意金洲的渔民水乡,亲水之乐尽入袋中,也是金洲的水乡文化作为儿童乐园的设计延伸。 乐园主要以儿童游乐及健身设施为主,配以儿童爱玩的沙坑和戏水喷泉。在鱼嘴前段两翼是乐园的休憩区,鱼身是喷泉嬉戏中心、爬网区,尾部中轴线为儿童攀岩区、北轴线为儿童艺术展示区、南轴线上下分别为儿童读书区和成人健身区。另外,乐园还有两处七彩花田,以及河边亲水平台,可供居民或游客在娱乐健身之后,能静心观赏花卉与远处的河岛美景。 (效果图) 岭南水乡生态区 该段位于金隆路至金岭北路段,该段用地较窄,两岸为村落人流密集。设计考虑人群亲水需求较多,增加亲水平台,亲水台阶等,使居民能够近距离与水接触。结合金洲村的文化特色,强化该段岭南水乡风情,打造岭南水乡生态主题文化区。 三大功能分区:历史文化字雕区、艺术铜像区、廊架电子展示区 四大人流路线:堤顶观光路线绿道、亲水文化路线、景观桥涉景艺术路线、骑行跑步专用路线 五大主题:南沙区发展历史、岭南水乡历史、金洲村发展史、金洲涌演变史、疍家文化故事 六大细部节点:岭南文化广场、mini电子展示廊架、蓝色文化长带、观史亲水平台、浪漫历史红桥、疍家故事园 城市居住配套区 该段位于金岭北路至进港大道段,两岸现状多为村庄、厂房、局部为地产项目已建围墙,人流密集,用地较为紧张。采用生态复式断面,拟在局部设置亲水栈道,亲水平台等,提高场地利用率,满足周边居民游玩需求。在交通组织上通过堤顶路、亲水步道、平台交接,丰富游览路线,同时沟通外部交通,使路网更加完整。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休闲聚会功能的景观节点,配套儿童乐园等为周围居民提供聚会交流场地。 ![]() 南沙真的是越来越美丽了! 街坊们,你们期待吗? 来源:南沙区人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