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桑黄的功能与栽培

 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9-04-15

桑黄的功能与栽培

  一、桑黄的传说 
  二战时期日本长崎遭到原子弹轰炸,幅射病人被转移到了一个称之为男女岛上,病人长期服用了岛上桑树上长出的菌菇,病症有所稳定和好转。战后日本开始研究具有抗癌功能的多种食品。1968年,日本学者发现桑黄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达96.7%。由于日本对桑黄菌的研究开始较早,比较深入,所以桑黄菌的日文名称也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韩国和美国的桑黄菌制品就直接以“Mesima”或“Mesimakohu”来命名的。
  桑黄,属多年生大型珍稀药用真菌,素有“森林黄金”之美称,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别名桑黄菇、桑耳、针层孔菌、桑寄生等。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我国桑黄主要分布区在黑龙江省,陕西与甘肃交界区,长白山林,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野生桑黄。

桑黄

  二、古书记载桑黄的药用价值 
  《药性论》记载桑黄能:“治女子崩中带下,月闭血凝,产后血凝,男子痃癖,兼疗伏血、下赤血”;
  《本草纲目》记载桑黄能“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桑黄具有“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等功效;
  朝鲜五百多年前《乡药集成方》;
  四百年前《东医宝鉴》均称桑黄有如灵丹妙药。
  三、桑黄的功能及作用 
  (一)功能成份
  1、桑黄多糖:
  真菌多糖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其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降血压、血脂,抗血栓作用,健胃保肝作用以外,还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抗溃疡、抗衰老、抗病毒、降血糖等功能。
  2、桑黄黄酮:
  从桑黄菌中提取并确认的黄酮类化合物有20余种。类黄酮可以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清除体内自由基,可抗衰老、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凝集、防止毛细管渗透、保护皮肤、抗癌、抗菌、抗病毒、抗肝脏毒、抗过敏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3、桑黄萜类:
  从桑黄菌中分离得到的萜类包括倍半萜、二萜和三萜。三萜及三萜糖苷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溶血、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抗癌、保肝护肝、抗HIV—1及HIV—1蛋白酶活性、抗炎、抗菌、抗艾滋病毒、避孕等多种药理作用。
  4、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桑黄含有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乳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菌菌丝体和子实体含有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质量百分比是35.89%、32.46%;
  5、微量元素:
  桑黄菌菌丝体的成分主要是水、蛋白质、核算、碳水化合物、脂类及各种无机盐类。
  6、其他:
  桑黄菌吡喃酮类和呋喃类;桑黄菌甾体类成分;桑黄菌酚及有机酸类化合物;桑黄菌香豆素类;桑黄菌氯代产物;桑黄菌的其他代谢产物。

桑黄的功能及保健作用

  (二)作用及功效
  1、无毒副作用:
  桑黄菌水溶液对小鼠无明显毒副作用。从而证明桑黄菌水溶液能够降低裸鼠接种的癌细胞的生长率。
  2、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桑黄胞外多糖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可达54.59%。且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
  3、对肝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桑黄菌胞外多糖对肝癌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抑制率最高可达50.51%。表现为其瘤重和瘤体比随剂量增加而降低。
  4、对结肠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加入桑黄菌酸性多糖后,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而且在250~1000μg/ml的桑黄菌酸性多糖浓度下,癌细胞增殖几乎停滞。细胞抑制试验显示桑黄多糖可抑制肝癌、结肠癌、人肺癌和人乳腺癌多种癌细胞系。尤其是对结肠癌的抑制效果最好。
  5、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桑黄胞内多糖能够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白血病细胞和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提示桑黄菌胞内多糖有可能成为天然的抗白血病药物。
  6、对黑色素细胞瘤的作用:
  桑黄多糖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细胞间连接和侵袭能力。
  7、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
  桑黄多糖在一定药物质量浓度范围之内,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逐渐增大,抑制率最高可达70.64%。
  8、对卵巢癌的作用:
  桑黄多糖作用癌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发现桑黄菌多糖能明显抑制该肿瘤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桑黄菌子实体多糖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最高达到了15.53%。


  四、桑黄的价值 
  1、桑黄的经济价值:
  Ⅰ.日本将人工培植的桑黄加工成"破壁细胞超微粉末胶囊",每瓶(228粒)售价高达3万日元。·韩国桑黄子实体售价高达2300美元/公斤。据保守统计,仅日、韩两国市场每年桑黄子实体以及各种制剂的销售额合计已逾10亿美元。
  Ⅱ.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都已经批准了药用真菌作为食品添加成分进入市场,自2004年起,美国也开始从日本进口桑黄制剂作为膳食补充剂在本土销售。
  Ⅲ.国内中药房销售的桑黄子实体价格高达15- 30元/ 克。纵观国内外市场,桑黄产品均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2、桑黄的社会价值: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每年大约有200 万新发病的肝炎患者。卫生部在2012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22%,据此推算,全国大概有超过1亿的乙肝感染者,每年因慢性乙肝(包括肝硬化、肝癌)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亿人民币。
  五、桑黄的检测结果

 
各品牌桑黄检测结果

各品牌桑黄检测结果

蕈源种业桑黄各品种功能成分

蕈源种业桑黄各品种功能成分

  六、桑黄的人工栽培 
  (一)桑黄生理特性
  1、营养:在野生状态下多寄生于木质疏松的桑树、杨树和桦树等速生树上。以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为碳源,其中分解木质素能力弱于纤维素,以麸皮、玉米粉为氮源。
  2、温度:桑黄属中高温性品种,菌丝生长温度15~32℃,适宜温度22~27℃;菇体生长温度20~33℃,适宜温度25~28℃。
  3、湿度:桑黄是耐湿和喜湿性品种,配方中以62%的水分来满足于菌丝生长;出菇期要有较高的空气湿度维持生长,菇房内空气湿度在85~95%才能正常生长。
  4、光照:在菌丝生长阶段不见光培养,到了后熟期可以适当的给些散射光诱导菌丝分泌黄色素和原基形成,促使转化出菇。

人工栽培桑黄

  (二)桑黄栽培方式
  1、段木栽培:树种以杨树、桦树、柞树、桑树等阔叶树种为主,进行熟料栽培,栽培场地以林下仿野生和大棚为主。
  2、代料栽培:以杂木屑、桑枝屑、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为原料,进行熟料栽培,栽培场地以大棚为主。
  Ⅰ.桑黄菌丝长满袋并继续培养100天后才达到生理成熟,在袋面黄色素浓重,可见许多小的原基突起,有的菌丝团从顶部盖子中长出,说明菌包生理达到成熟,可以转入大棚出菇生长了。
  Ⅱ.将菌包排入出菇房或大棚中,按间隔15cm的距离排列好,割口时在袋的肩部下部5CM处横 划1个口子,口长以菌包周长的2分之一,宽1cm左右,刀子只割袋膜不能伤及菌丝料面,并割去口上的塑料膜,一个菌包可割2-3个出菇口。
  Ⅲ.割口后一周左右开始出现小菌蕾,这期间不能对着菌包浇水,只能在地面浇水保湿,减少通风量。当菌被形成和加厚后,开始喷雾和往地面浇水,促进桑黄生长。
  Ⅳ.出菇期温度控制26-28℃,不宜超过32℃;空气相对湿度80%桑黄的功能与栽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