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李冉。元蘑也叫冻蘑,是东北地区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以细嫩清香而著名。元蘑的味道与海鲜很相似,用元蘑做菜肴,荤素兼宜。同时,元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等等多种营养物质,有祛风活络、清热燥湿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癫痫、肝硬化腹水、风湿肌肉痛和目赤肿痛等症,经常食用元蘑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具有美容之功能。那如何获得高产呢?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介绍一下,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吕桂云高级讲师。我们连线吕老师。您好,吕老师。 吕: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今天主要讲元蘑熟料袋栽技术。 主持人:我们现在介绍一些生产前的准备工作。首先,生产元蘑应该如何选择品种? 专家:首先要到正规的供种单位引种,目前国家和各省市已经开展元蘑品种的审定工作,引进元蘑品种一定到正规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进行引进。按照品种特性进行栽培管理和出菇。 主持人:基本的生产设备有哪些呢? 专家:基本的生产设备有:装袋机、常压蒸汽灭菌箱、周转筐、接种箱、离子风机等。 主持人:元蘑有哪些良好配方?对原料有什么要求? 吕:以下配方供农民朋友选择: ①杂木屑78%,麦麸17%,玉米粉1.5%,豆饼粉1.5%,蔗糖1%,石灰0.5%,石膏0.5%。 ②硬杂木屑50%,玉米芯粉38%,麦麸10%,蔗糖1%,石灰0.5%,石膏0.5%。 ③硬杂木屑80%,麦麸15%,豆饼粉3%,蔗糖1%,石灰0.5%,石膏0.5%。 ④硬杂木屑60%,豆秸28%,麦麸10%,蔗糖1%,石灰0.5%,石膏0.5%。 原料要求:以硬杂木屑为好,尤其是陈木屑,生产黑木耳的污染料栽培元蘑比较理想。单用玉米芯、豆秸等栽培产量较低。硬杂木屑与其他原料混合使用时,硬杂木屑所占比例不低于40%-50%,否则产量低。在培养料中加入麦麸、玉米粉和豆饼粉有增产作用,但用量不可过多。玉米粉超过5%,黄豆粉超过3%,虽然菌丝生长旺盛,但延迟出菇。 主持人:有了配方,下一步就要进行配料了。吕老师,您来介绍一下应该怎样进行配料和拌料? 吕:配料要准确,按配方数量称取。木屑和玉米芯粉等原料按容积折合称取,也可测定含水量后再称取。先将一袋重量称好后,测定其含水量,去掉水分计算出一袋干料重,以后按体积计算重量,这种方法比较准确。 木屑过筛预湿:木屑过筛,将木屑经过粉碎机重新粉碎过筛,或2人用躺筛将木屑重新筛一遍,将大的枝条和木棍等杂物剔除。切粉木屑提前一天用塑料编织袋装好浸入水中。第二天拌料前将浸泡好的切粉木屑取出,与其他原料一起拌料。如果切粉木屑颗粒不大,也可提前一天将切粉木屑用清水拌料,含水量65%,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木屑盖好。4-6小时翻堆一次,如果含水量低于65%,可加水补充至含水量65%。预湿24小时后与其他原料一起拌料,确保切粉木屑含水量内外一致、且达60%以上。 主持人:这里我想问一下,对装袋和封口有什么要求吗? 吕:装袋可采用装袋机装袋,不是折角袋不能用装袋机装袋。 拧袋封袋口:拧袋封袋口必须使用周转筐进行装出锅和定型。周转筐有特殊要求,周转筐规格为54厘米×44厘米×24厘米,周转筐采用钢筋焊制而成,每筐盛放20袋。采用拧袋封口的周转筐筐底钢筋间距为5.3厘米、10.6厘米、10.6厘米、10.6厘米和5.3厘米,保证将栽培袋倒放在周转筐内时栽培袋袋口正好压在钢筋处定型而不开袋。周转筐内衬塑料编织袋,防止毛刺破料袋。料袋装好口,先擦净袋口,用手将袋口塑料收紧,大约拧1圈,然后将袋口分开倒放在周转筐内。拧袋封口节省成本,操作简单。缺点是袋口必须擦净,灭菌后袋口水珠必须烘干或晾干,否则污染严重。 插棍封袋口:插棍采用硬质塑料制作而成,插棍直径为1.5厘米,长15-16厘米,插棍前端为钝圆形,尾部做成直径3厘米的封口盖。为了节省成本,插棍中间为空心。每户购买3锅数量的插棍用来周转和重复使用即可。栽培袋装料高18-22厘米,以袋口高出料面10-12厘米为宜。机械装袋的培养料面直接扎眼压平。然后擦净袋口,把栽培袋上口收紧,用手将袋口依次捏成小褶,并将高出培养料部位的塑料均匀收好塞入通气孔内。然后将插棍插入栽培袋中的通气孔内,以插棍尾部能使塑料薄膜压紧为度。采用插棍的栽培袋接种时先将插棍拔出,并将菌种放入中间通气孔内。 主持人:按照常规,接下来应该是灭菌了,怎样灭菌? 吕:如常压灭菌锅内温度达100℃-103℃,要求4-6小时。常压灭菌锅内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以袋内温度达到100℃开始计时,持续8-10小时,然后闷锅2小时,停火后将锅盖打开。 主持人:冷却接种和发菌管理有什么特殊要求吧? 吕:接种按常规接种法,仍然强调无菌操作,常用接种方法有接种箱接种、接种室接种和离子风机接种。 发菌管理还是控制以下四个方面: ①温度:前期10-20天24℃-26℃,中后期30天后20℃-24℃。 ②通风:栽培袋进培养室后,7-10天内可不通风,菌丝萌发生长封面后应及时通风,逐渐加大通风量。 ③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55%-65%,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④光照:发菌室遮光,以看不清报纸为宜。 主持人:元蘑的杂菌检查及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吕:检查杂菌时,发现菌袋破损用胶布贴上,防止杂菌扩散。发现污染较轻的菌袋及时进行二次灭菌、接菌。因杂菌量少,营养没被吸收利用,没产生抗生素,不影响元蘑菌丝生长和产量。污染严重菌袋及时移出栽培室焚烧或深埋。链孢霉(脉胞霉、面包霉)污染的菌袋是由高温、高湿、不通风及破袋造成,在菌袋表面形成一团红色(或红黄色)的球状物,发现后及时处理,否则红色链孢霉孢子散发,导致更多菌袋污染。 主持人:发菌完成后,元蘑出菇前的主要管理措施是什么? 吕:主要是划口吊袋 ①出菇室消毒:喷熏结合,空间用3%来苏儿水溶液喷雾消毒,再按用量4-6克/立方米点燃气雾消毒盒(二氯异氰尿酸钠)熏蒸24小时。也可按15克/立方米用量点燃硫磺粉熏蒸24小时。 ②划口:去掉菌袋上的套环及无棉盖体,将袋口用绳扎死,并用0.15%高锰酸钾水溶液将菌袋表面擦洗一遍。用消毒刀片或划口机在菌袋表面划口,划口时不要反复用药品对刀片进行消毒。划口在出菇棚内,不在袋料分离处和起褶处划口,不在袋内形成原基处划口,在袋料紧贴处划口。环割2排“V”形口,每排2个,“品”字形排列,“V”形口呈45-60度角,斜线长2-2.5厘米,划口深0.5厘米,每袋划4个口。 ③吊袋:用尼龙绳将菌袋吊在出菇室内,此法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也有利于元蘑的生长。也要进行催菇管理,当70%菌袋形成子实体原基后可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间,出菇棚温度10℃-22℃,最适温度15℃-18℃;前期空气相对湿度85%-90%,现蕾后菇棚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竖袋出菇菌袋内有积水应及时倒掉;出菇棚内光照度保持在200勒克斯以上,即在出菇棚内能看清报纸,但没有直射光;出菇期间加强通风,前期不通风,后期每天通风2-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保持空气清新。 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为您介绍元蘑高产栽培技术。刚刚我们详细介绍了各阶段的栽培管理。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病虫害的防治。吕老师,据说元蘑的竞争性杂菌很多,那么病虫害防治也就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先说畸形菇发生与预防吧。 吕:畸形菇主要有薄盖菇、反盖菇、长柄菇、水浸菇、死菇等。发生原因有菌袋摆放密度过大,光线不足形成薄盖菇;浇水不足,空气相对湿度过小形成反盖菇;通风不良供氧不足,光照量小,温度偏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形成水浸菇;形成原基后温度超过25℃,或出菇前期向菌袋表面和子实体上喷洒冷水造成死菇。 预防措施: ①自然条件出菇,棚内温度稳定在22℃划口催菇,防止死菇现象发生。 ②出菇棚内菌袋摆放密度适当,1平方米摆放80-100袋。防止光线弱或氧气供应不足。 ③集中催菇,菌袋子实体原基达到70%,提高温度至15℃-18℃,不通风或适当通风,不向原基上喷水,防止死菇现象发生。 ④出菇期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80%-90%,前期适当通风,后期每天通风3次,每次半小时,并加强光照。 主持人:现说一下常见的竞争性杂菌发生与防治吧。 吕:1、木霉 ①为害症状:木霉又称绿霉,菌袋感染木霉后,初期形成白色絮状斑点,后变为暗绿色,迅速将袋面覆盖,并向袋内生长蔓延,与元蘑菌丝争夺养分。同时产生毒素,抑制元蘑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多因培养料发霉、菌袋灭菌不彻底、不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栽培袋破损(扎袋)、培养室消毒不彻底而发生。 ②防治方法:选用纯正菌种,保证菌种纯度和活力;选用新鲜原料,粗木屑与细木屑比例适当,培养基含水量60%-62%;栽培袋灭菌彻底,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栽培袋自然冷却,并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培养室提前消毒灭菌,先用500倍的多菌灵水溶液喷雾,再用4-6克/立方米的气雾消毒盒(二氯异氰尿酸钠)熏蒸;适温发菌,发现污染菌袋及时处理,并及时用药剂喷雾消毒污染空间。 2、链孢霉 ①为害症状:栽培袋污染链孢霉菌后,其灰白色菌丝在培养料内扩展迅速,向下生长可到瓶袋底部,向上扩展可到棉塞上,并很快在棉塞外面形成肉红色至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厚度达1厘米,并将整个瓶袋口包围而看不到棉花,稍触动或震动,分生孢子像撒粉一样扩散,扩散迅速,栽培袋内菌丝由灰白色转变成黄白色。 ②防治方法:选用新鲜不霉变原料和优质栽培袋;配制培养料时,粗木屑要提前预湿,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62%;栽培袋灭菌彻底,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2.5小时;接种前接种室彻底消毒灭菌,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及时更换受潮棉塞;栽培袋进入培养室前要进行消毒灭菌;适温发菌,加强发菌期检查,发现链孢霉污染要用湿的方便袋或塑料编织袋拿出集中深埋或烧毁,污染链孢霉周围用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向空间喷雾消毒,培养室每天早晚各喷500倍多菌灵水溶液1次,不等大量形成孢子时再处理,以免孢子再次传播。 3、毛霉 ①为害症状:培养料被毛霉污染后,培养料上长出粗糙、疏松发达的营养菌丝,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色、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在一周内培养料内外布满毛霉菌菌丝,导致料袋变黑而不出菇。 ②防治方法: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培养料;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防止菌种袋棉塞受潮;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以内,接种室接种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提高培养料的pH值,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和温度。 4、细菌 细菌以能形成芽孢的芽孢杆菌较常见,其次是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欧氏杆菌。 ①为害症状:母种受细菌污染后培养基表面呈潮湿状,有明显的菌落,并散发出臭味。 ②防治方法:栽培袋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100℃保持8-10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2.5小时;培养基含水量控制在60%以内,接种室(箱)接种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内;选用纯正菌种,尽量不选用谷粒菌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培养室内要通风干燥,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主持人:元蘑的主要虫害是菌蚊和菇蝇,怎样进行防治? 吕:1、菌蚊 为害症状:菌蚊主要以幼虫为害,元蘑菌袋发生菌蚊害虫后,幼虫取食菌丝体,排泄出液体引起子实体基部变褐,降低元蘑质量。严重时将袋口表面菌丝蚕食殆尽,袋口培养料呈松绵状态,造成少出菇或不出菇,影响元蘑产量。 预防与防治:及时清理废料,注意栽培场所卫生,减少虫源;在出菇室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成虫进入;定期喷洒3000-4000倍溴氰菊酯,杀灭培养室内菌蚊;出菇期发生菌蚊使用灭蚊灯或粘虫板诱杀;出现虫害后,将危害严重的菌袋烧毁;危害较轻菌袋在子实体长出前,从袋口喷洒1500倍食用菌专用杀虫剂灭虫。 2、菇蝇,为害元蘑的菇蝇有果蝇、蚤蝇等数种。 ①症状:菇蝇以幼虫为害,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在培养料中为害菌丝;在元蘑子实体基部侵入菌柄,蛀食子实体,严重时将整个菇体蛀食为海绵状。 ②预防与防治:清除菇房内外废旧杂物,消灭菇蝇孽生地,菇房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菇蝇成虫飞入菇房;培养料拌入2000倍的敌敌畏或敌杀死,杀灭幼虫和虫卵;发生菇蝇时可在采菇后喷洒0.1%鱼藤精或杀灭菊脂。还可用糖醋毒饵诱杀成虫,毒饵制作方法:将麦麸炒香,然后加入糖、食醋和敌敌畏等杀虫剂搅拌,糖和食醋用量以可散发出较强糖醋味为度,将毒饵放在菇房门口。 主持人:怎样做好元蘑的采收及加工? 吕:1、采收 ①采收标准:当元蘑菌盖平展、边缘稍内卷、直径达5-8厘米,盖面由紫黄色变为杏黄色、上面密布浅色绒毛、尚未弹射孢子或刚产生孢子时为采收适期。 ②采收方法:当元蘑达到采收标准,用刀片沿菌柄基部成丛采下,不带培养料,注意不将菌柄留在培养料上,防止病虫害发生。 2、采后处理 ①养菌:元蘑可采收2潮菇。第1潮采收后,采后伤口愈合,停止向菌袋喷水,干燥处理7-10天,使元蘑菌丝恢复生长。此时将温度提高到22℃-24℃,空气相对湿度在65%以下,加盖出菇棚的遮阴物,降低光线强度,适当通风或不通风,促进元蘑菌丝进行营养生长,为第2潮菇积累更多的养分。 ②改口出菇:第1次出菇口污染或培养料菌丝消退也可重新划口,俗称改口。养菌后,菌袋改口在第1潮出菇口空间处重新划“V”形口出菇。 3、保鲜 保鲜包括低温冷藏保鲜和保鲜盒保鲜。低温冷藏保鲜元蘑冷藏温度0℃-5℃,最适温度1℃-4℃,空气相对湿度85%-90%。少量鲜菇保鲜可在检选、整形、分级包装后,再预冷、冷藏。大量鲜菇保鲜应在预冷库中检选、切根、分级与包装。低氧气和高二氧化碳对元蘑贮藏保鲜有利。 4、干制 元蘑干制大多采用日光晾晒。该法属自然干制法,是利用太阳辐射能作热源,使水分蒸发的一种干燥方式,晒制时,将成丛元蘑分成单朵,均匀平铺在晒帘或苇席、尼龙纱上,将采收的元蘑子实体菌褶向上晾晒。晴朗天气晾晒1-2天,当元蘑含水量达到14%以下即可。 主持人:好的,感谢吕老师的介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