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风无间

 zdjphoto 2019-04-15

无论从风格样式还是从表现题材,绘画在开放与融合并举的当下,呈现出以往时代所不能比拟的丰富性。信息的唾手可得使我们在短期内就可获取大量可资借鉴的资料;古人的三月之行,如今一日可至,这似乎是时代给予我们的褒奖,为我们提供了血战古人的条件基础。我们可以借助下真迹一等的古代大师名作复制品走传统一路,也可借助西方艺术进行融合创新,至于孰是孰非,或可暂置而不论,道路之选择大抵终究还是自己的事。沈一波无疑是对山水画艺术有自己思考和持守的一位。怀着对传统山水画所呈人与自然天然和谐意境的向往,他选择一条深研传统山水笔墨之路,一往直前,坚实而笃定。

沈一波「山色无定姿,如烟复如黛

沈一波「危然独坐有余清

沈一波的山水画透露着一种清幽浑茫之趣,观之令人神往。这意境的产生离不开对笔墨的锤炼与丘壑的内营。任何一个有志于传统中国研究与传承的画家都无法绕开这一点。画若无笔墨与丘壑便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清代大画家龚半千有云:“画有四要,曰:气韵、笔法、墨气、丘壑。”龚半千的这“四要”涵盖了从技法到意境一幅完整山水画的形成要素。沈一波的山水画的用笔是及其考究的,他始终秉持用笔书写性的表达,无论是长线短皴,还是勾斫点厾,每一笔都干净利落,起讫分明,务使笔笔到位,不使虚浮划过,所谓的“骨法用笔”在他的山水画用笔中是有明确体现的。正因为对用笔的强调,故而他笔下的树木挺健遒结,山体峻厚而有质感。加之对墨色枯湿浓淡驾轻就熟的运用,他笔下大自然风物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笔墨活脱则草木自然蓊郁,山石荦确坚厚。他的用笔又及其注重变化,短皴点厾以兔起鹘落之势,瞬间成形,一任自然;长线勾勒注重一笔之内的丰富变化,每一下笔必屈曲而尽其势,舒荡而有余味。对于注重描摹物形而多疏于用笔的当今画坛来说,沈一波确实体现出了其出色的驾驭笔墨的能力,难能可贵。

沈一波「雪岭云山

 沈一波「山雪消犹未

宋元绘画共同缔造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若以挥洒自如,笔墨神行而论,宋或避席于元,若以丘壑安稳,千岩万壑纳于尺素而论,元不及宋则无疑焉。如果说沈一波的笔墨取法更多偏向元画一路的书写性植入的话,那么对丘壑的营造则更多的借鉴于宋画一路,并将时代审美融入其中,颇具特色。宋人千岩万壑、重岚叠嶂的图示虽然并未出现在他的画面,他巧妙的将宋画的局部刻画合理的运用在自己的面面中,这种学习不是照搬,而是循其构成原理又结合了自身审美相互渗透而成。山石的前后叠加,高低起伏,行径的穿插,亭台的安置,树木的掩映一一当其理法,绝无随意妄构之嫌。笔墨价值的最大彰显是无法脱离整体画面章法而独立获得的,对于一幅山水绘画的最终的呈现,丘壑的营造则是至关重要的。张彦远有云:“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笔墨不加尚弱,位置得宜,尤能成画;若位置乖戾,纵使笔墨绝佳,尤可商略。沈一波的山水画成体呈现笔墨与丘壑并重的追求,在制作风气炽盛的当今画坛,他已然能有如此清醒的认识与追求,实在是值得称道的。沈一波经过对传统绘画技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不懈的实践,对虚实在中国绘画的运用是颇有心得的。无论是只树拳石的微观刻画,还是章法的整体营构,他始终能游刃有余地将虚与实合理运用。一切艺术的处理手段,无非是如何合理地处理绘画元素中的各种关系,用笔的轻重缓急,布置的繁简得当,傅色的冷暖柔润等等,这些要素最终和谐统一在画面中,需要是艺术家高超的处理关系的能力。沈一波对虚实处理的重视,使得画始终能够摆脱平板乏味的泥淖不至于划向制作一路的深潭,从而获得了再现自然造化的可能。山石以勾而定其大势,用间于雨点皴与豆瓣皴之间短小而微露锋颖的小短线进行山石阴面的局部刻画,至于山石的阳面,则留白不着笔墨,或飞白数笔,意足便止。山石大小相间,疏落有致,逶迤而成;树木依山石远近随宜而安,荣枯高低,因势就形;云雾横浮于草木山石之间,迷蒙而空灵,味之有不尽之意。技法的合理运用让他的山水画展现出饱满而丰富的意相。沈一波的山水画在整体上大多采用满构图来经营画面,这种构图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处理手段,具有一种当代感觉。不过,满沟图就中国传统山水画而论,有着先天对虚实表达的局限性。沈一波便是用笔墨的粗细浓淡,刻画的繁简,傅色的浅深等手段在画面中营立一个或数个画眼,很好地处理了画面的虚实关系。笔墨的锤炼加之丘壑的考究,使沈一波的山水画具有了生动的气韵。

沈一波「山空碧水流

 沈一波「春山烟霭

沈一波纯水墨一路的山水画,使人望而知其对于“写”的追求。他画中多皴而少擦,层层后积而形成块面,这比单靠擦笔的处理方式自然厚重,更具体量感。加之对水驾轻就熟的运用,使画面具有了“五彩”的效果。对色在山水画中的应用,沈一波同样是有出色把握的。他的画傅色也是多种方式,浅绛、青绿皆有涉猎,尤其喜作小青绿。小青绿较之青绿山水虽不如其浓重富贵,确更清新而雅润,明代文征明尤是其中圣手。沈一波的用色十分精意,颜色必待调匀后薄施,待干后再上第二层,如此者根据画面需要来决定反复上色的次数。故而颜色深重处,皆是数层厚积而成,鲜活清透,无黏滞死板之弊。中国画用色如同用墨一样,都需要讲究用笔,若是点线处理,也需一一写出,不能信笔涂抹。写出之颜色,色痕清晰而有起止,可补墨之不足;涂抹其上,若非呆滞刻板,则散漶杂乱。所以他的傅色一如墨稿的用笔,这就是二者具有了天然的凝合度,无论是叠加或是参差毫无违和感。泼彩处则如同其泼墨处理,心中先立一种意,而后大胆遽落,外廓自然而成,浑然微茫,别有一番味道。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在沈一波的山水画里做到了。

沈一波「山临青塞短,江向白云平

 沈一波「夏取松毛覆作棚

沈一波的山水画十分注重对点的运用。石涛有“一画论”,而黄宾虹先生更是进一步剖析成为“积点成线”,可见点可目之为一幅画形成的基本单位。历代绘画大师对点的运用都是有超出寻常的本领。沈一波对点的独特领会在于画面后期的收拾阶段,观他的山水画总能在某处找到一些或疏或密的点。这些点或散落在山石之表,或点缀与林木之间,或星布于坡草之上,既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厚重感,又使各景致遥相呼应,和谐统一,点的神奇妙用,在他的笔下得以呈露。究竟为何物?观画者各自有各自得参悟,所谓的画外之意,于此可领略一二。

沈一波「雨过山色清

沈一波「天清远峰出

  观沈一波的山水画总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亲近向往之情。一个山水家的作品若不能引领观者走进他所营造的山水世界,大概总会有些遗憾。当然,观者这种感同身受的认可,来自于作为一个常人内心本身所素具的共同天性,如同作家一样能道他人所不能到,读罢为之激赏不已一样,艺术家能够通过自己对天地山川、草木林岚的兴观者之思的功能用自己的艺术手段传达于画面,让观者才有了明豁心胸,怡情养性的艺术享受。要获得这样的艺术表达,再汲取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经验外,还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从浩如烟海的古人经典中提取出适符己性的因子,成为自己的真正学问。在这个时代我们实在无法企及古人做学问修身的那种静寂状态,寻常之人要拔离环境而高蹈绝俗诚非易事。不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总是可以期盼的。沈一波在工作之余,对古人的敬畏以及自然的向往让他时常作远足之游。名山大川、边塞戈壁、村居古道、林麓溪泉皆是他所耽乐的去处,约上三五师友,便轻装出发,只为沿着古人曾经历览的风景,感受远古,感受自然,寻找属于他内心世界的真正的山水家园。中国山水画对感受是尤其重视的,所以古人很早就提出“师法造化”的理论。造化为何物?造化不拘囿于一物一景,而是一刻未有停息的变动不居的生命之光。中国画的写生,是写物像生机勃发的生命迹象,要活泼泼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水一泉,皆蕴含无限生机,其形当写,其意更当目存而心应。近现代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生每作远游,置身山水间,对景只勾勒大体,存其梗概而已,他更重视的是其时其地的体认感受,没有感情投入的写生终究不是真正的写生。在这一点上,沈一波显然是受到前辈影响的。在注重对画资基本材料的收集之外,他更注重在远行之中的生命体验,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口之所食,身之所受,皆融汇于其心之所感,最终借助画笔,图而形之。对于一个注重生命体验的山水画家,他笔下的景物自然具有动人的理由。

沈一波「江波蘸岸绿堪染

沈一波「春风无间

一个成熟而有抱负的艺术家,始终是不会停止对更高艺术追求的脚步。沈一波是性情中人,也是好学之人。对自己的绘画作品他既流露出了艺术家所应有的自信,同时也诚意十足地向各位前辈、同道取经学习,这是十分难得的。他的山水画艺术随着各方面修养的进一步提升,定当会有更出色的作品承继海派山水画优秀传统,这是值得期许的。

文 |定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