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步上海 || 惠民路,曾为犹太难民的上海居住地之一

 非亲似亲fhf 2019-04-16

惠民路

惠民路,横穿虹口区与杨浦区,西起杨树浦路,东至兰州路,筑辟于20世纪20年代,以外籍人名倍开尔命名为倍开尔路,曾为二战时期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居住地之一。倍开尔路75号曾是精武体育会“中央精武”办事处。

惠民路西起杨树浦路

虹口犹太难民区

1933年到1941年(二次大战)期间,大约有近3万余名犹太难民为逃避法西斯的迫害来到上海。日本侵华当局以犹太难民“无国籍”为由设立隔离区,对他们的行动加以限制。此区域西起公平路,东至通北路,南起惠民路,北至周家嘴路,当年这里曾居住着1.8万犹太人难民。

惠民公园

上海犹太宗教公会是上海俄罗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会社,成立于民国21年11月2日,负责办理和监督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一切事务,包括宗教、教育、户籍、救济、就业、出生、婚姻、死亡、对外联络等,并且负责监督管理犹太会堂、学校、医院、公墓、养老院。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社团于民国11年在倍开尔路(今惠民路724号)成立一个圣葬社——犹太公墓,现为惠民公园,面积20亩,有1692个墓穴。是上海四个犹太人公墓之一的惠民公墓,靠近二战时犹太难民居住地东界。

公园的周边以种植珊瑚树为主,多植花灌木,并以大叶黄杨作为绿篱。


园内有黑松、龙柏、珊瑚树、蚊母树、香樟、白玉兰、广玉兰、海棠、丁香、花桃、桂花、腊梅等乔灌木51种共1480株。

和平堂

惠民公园西侧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即惠民路692号和平之后圣母堂,简称“和平堂”。该堂始建于1928年,当时虹口圣心堂法籍神父崔颋才选择工人聚居区建造教堂,1930年落成,取名“和平之后圣母堂”。建筑风格外部为哥特式,内部呈罗马式。该堂最初由法籍耶稣会传教士管理,1936年起由西班牙耶稣会传教士管理。

图为原来的上海和平之后堂(20世纪30年代)

1949年后,上海天主教界开展反帝爱国运动。1954年国庆节,该堂教徒冲破当时教会的阻力,第一次在教堂顶上升起了五星红旗,以表示走爱国爱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的决心。1982年9月该堂归还后,上海教区集资进行改建。

新堂为现代风格,建筑宽敞明亮

1990年圣诞节开堂,由上海教区李思德主教主持大礼弥撒。

疑似“精武会”会址建筑

惠民路379弄有4座花园洋房,据传是精武门会址,后经考证否定。这四幢洋房的建造时间分别为1924年和1931年,而霍元甲的精武门在这一区域的存在时间为1916年。四幢洋房和“精武门”没有任何关系,其艺术、历史价值也较差,但相关部门仍然会将它们保留下来。

市东中学

惠民路491号上海市市东中学创办于1916年,由聂云台(时任上海中华商会主席,工部局华董)根据其父亲聂缉椝(曾国藩的女婿)遗愿创办,取名聂中丞华童公学,后易名为缉槼中学,解放后始称市东中学。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吕型伟分别担任解放后的第一、第二任校长。

市东中学
百年名校

市东中学是全国百所历史名校之一,2009年起,学校启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市东中学老照片集锦


2017年9月1日,市东小学正式并入市东中学,在保留原“市东中学”校名的前提下,新增“上海市市东实验学校”校名,使之成为上海市首所以百年名校为基础的公办十二年学制贯通学校。

走在惠民路上,路过西端的老房子,感觉到它格外独特,那种至今犹存的余韵环绕周身,令人遐想。

惠民路街景

内容主要来源:影像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