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在诸葛亮病逝的时候,后主刘禅禁止任何人前去奔丧。不过,虽然有后主刘禅的禁令,但是,依然有一位蜀汉大臣成功前去奔丧了。而这位大臣,就是谯周。值得注意的是,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公元234年的秋天,诸葛亮在军营中病逝。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虽然诸葛亮的病逝“秘不发丧”,但是,因为后主刘禅多次派遣大臣到诸葛亮的军营。所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自然还是传到了蜀汉朝廷之中了。对此,鉴于很多文臣武将想要到前线奔丧,所以,后主刘禅禁止任何人前去。 二 但是,就谯周这位大臣,还是成功前往蜀汉大军奔丧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诸葛亮做益州牧时,任命谯周当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谯周前往奔丧,虽然朝廷随后下诏禁止奔丧,但谯周仍因行动迅速而得以到达。由此,对于谯周这位大臣,是因为行动迅速,才能在刘禅的禁令之前就到了蜀汉大军的大营,从而为诸葛亮奔丧。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蜀汉后主刘禅,为什么下令禁止蜀汉的文臣武将前去为诸葛亮奔丧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刘禅这么做,显然不是其对孔明有什么不满。 三 众所周知,在刘备兵败夷陵后,蜀汉陷入到内忧外患之中。正是诸葛亮的力挽狂澜,这才让蜀汉逐渐稳定下来。而且,诸葛亮北伐中原,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因此,诸葛亮病逝,无疑是蜀汉的巨大损失,也即和蜀汉群臣一样,刘禅也为诸葛亮之死而深感悲痛。不过,痛定思痛,刘禅还是保持了足够的理智。对于虎视眈眈的曹魏,诸葛亮病逝,可谓进攻蜀汉的良好机会。在此基础上,如果蜀汉群臣都跑到前线奔丧的话,显然会给曹魏和司马懿以可趁之机。进一步来说,在诸葛亮病逝后,不管是都城成都,还是汉中等前线,都需要文臣武将各司其职,如果都去奔丧的话,整个蜀汉都会乱了套。 四 最后,总的来说,后主刘禅之所以下令禁止给诸葛亮奔丧,也是从蜀汉大局考虑的。进一步来说,诸葛亮临终前,也是不希望蜀汉各地的大臣都来给自己奔丧的。当然,对于违抗命令的谯周,后主刘禅也没有什么惩罚。在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立太子时任命谯周做太子仆,调令家令,之后迁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值得注意的是,谯周一直反对蜀汉北伐中原。所以,炎兴元年(263年),司马昭掌控下的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谯周力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
|
来自: 蓝色天空309 > 《三国(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