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观点 | 罗杨:人类不应没有故事

 zdjphoto 2019-04-16

作为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故事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传统。

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产,故事中充满民族智慧、生命记忆、文化血脉,是民族精神的美好家园和民族文化认同的载体。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人类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冲动,甚至比他们以后上学读书时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

徐悲鸿《愚公移山》

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高尚情操是与民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分不开的。民间故事中蕴含着历史、幻想、理想、感情、道德、智慧和生活知识,具有娱乐、传播知识和教化的三重作用。故事,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曾经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他那脍炙人口的“愚公移山”故事,带领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充满故事的人生必定是一个辉煌的人生,一个充满故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可以说,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一个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个人的品格。然而在当代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中国,还能有哪个国家有如此丰富的故事,有如此中更多地故事传承人和听众?我相信,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可能会被人们冷落,但是作为中华文明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是流淌在亿万群众血液里的,它的根是不会断的。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变得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人类社会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