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老照片带你看昔日的老北京

 老照片收藏家 2019-04-16

本文参加了【京彩e品·京彩文化】有奖征文活动

图为北京鼓楼。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以宇墙。明永乐十八年营建北京,重建钟鼓楼。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钟鼓楼上文物遭到了破坏,建筑幸免于毁。

图为在紫禁城内阅兵的八国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清朝皇宫紫禁城也被八国联军占据了,当时八国联军还在紫禁城内进行了阅兵仪式。曾经的皇家禁城,如今被侵略者占领,还在这里扬威耀武的,简直是清朝的奇耻大辱啊。

图为1900年庚子事变被焚毁后的正阳门箭楼。正阳门俗称前门,正阳门是北京最大的城门,正阳门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1900年庚子事变中当时义和团为扶清灭洋,抵制洋货,“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6月16日火烧位于大栅栏的老德记洋药房,火势迅速蔓延,最终殃及正阳门,箭楼被毁;两个多月后,驻扎在瓮城内的八国联军中的英军雇佣军印度兵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烧毁。

图为西便门瓮城和箭楼。西便门建于1564年(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当时是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增强北京城的防卫,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筑了包围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西端修建了西便门。

图为清末天安门前的马车,那时这样的马车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于1417年(明永乐十五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改建后称天安门。那时天安门前只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为明清两朝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也代表着皇权的威严。

图为东交民巷使馆区。在近代,这里曾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清末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这里因为洋人聚集而被作为攻击的重点。

图为东四牌楼。该牌楼为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始建于明朝年间,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曾照原样重修。1954年东四牌楼彻底拆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