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和日军哪个更强?盟军统帅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这样评价 来源:空军之翼 请关注“法治热点关注”为您提供更多资讯[祈祷]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军有幸和全球最强大的三支陆军一一交手,他们打败了德军,打败了日军,唯独在志愿军面前铩羽而归。三支军队中,中国军队和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殊死搏杀,遗憾的是未能等到全面反攻,日军就在原子弹的淫威下屈服了。志愿军被称为为轻步兵的巅峰,但与日军相比如何呢?这个问题,美军最有发言权。 两场战争相距不过十年,不存在武器代差,中日双方国力也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以美军为标准衡量志愿军与日军战斗力是公平的。战后,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李奇微在退役第二年写下了《马修·B·李奇微回忆录》,其中有大量关于志愿军战斗力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信息。 李奇微没有直接对比过中日两军那个更难对付,但能看出来他对志愿军的评价还是很高的。首先是志愿军对伤员和俘虏的文明态度,这方面要比日军好得多;志愿军的战术显然更高明,用李奇微的话来说就是“像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更为强悍,既不怕死又不会无脑送死,绝不会像日军那样发起“万岁冲锋”。 首先是兵员素质。二战日军是出了名的单兵素质过硬,尤其擅长射击和拼刺,把单薄的火力发挥到了极致,班组战术虽然呆板却也行至有效,但在志愿军面前还是不够看。志愿军在接受思想教育后所激发的战斗精神比日军更强,排班长和军师长基本都接受过战争的洗礼,作战经验比日军也不遑多让,甚至还要更强。 其次是指挥水平,志愿军高级指战员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游击战、运动战、攻坚战、防御战打起来得心应手,最大优势是善于学习,推陈出新,相比于呆板固化的日军不知强了多少倍。当志愿军已经把“三三制”玩得炉火纯青时,日军在投降前还用的是“冲锋、炮击、迂回”三板斧,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日军还有一项技能——土工作业。日军非常重视土工作业,在一个地方驻扎超过三天,就能建成一个战壕、交通沟、避弹洞、散兵坑梯次配置、交替掩护的环形防御阵地,让我军频频吃亏。在上甘岭,我军表现出比日军更强大的素质,承受了烈度数十倍于二战的炮击而不败,恐怕日军也要甘拜下风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