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纵横学认为人想让自己越来越好,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每个关系又有三个层次: 这三个关系分别是: 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自己个他人的关系 自己和环境的关系 每个关系又有四个循环层次,螺旋上升: 自然状态 和平共处 平衡共赢 打破平衡 进入新的和平共处状态 依次循环 在处理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看见。 一 起航 人开始成长的起点,是开始看见自己,并觉悟。 《鬼谷子·实意法腾蛇》: 实意必从心术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 大意为: 人如果想要专注内心真实的目标,并且方法有效,那么必须从自己的内心,本心开始。 先放下自己所有执着的东西,放下所有的欲念,让内心安静,平和,这样,神魂精魄志五行调和,五脏六腑通畅和谐。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精神,魂魄就可以不为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欲望干扰,从而回归自身,于是就可以做到内视,反听,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方向所在,坚定自己的目标。 虽然有点晦涩,但很重要,我们一点一点剖析。 内视,反听,就是自己看见自己的过程。 看见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有什么?没有什么?进而知道到哪里去?怎么去,方法是什么? 人之所以迷茫,往往源于没有目标。 纵横思维认为: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之后才可以谈方式,方法。所有的问题,都源于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没有目标就没有问题,目标不清晰,就无法看见问题的真实所在。 而目标的确定。首先需要做的是看见事实,自己的事实。这个看见的过程虽然会痛,但这个痛于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正是因为痛,所以很多人会逃避,会掩耳盗铃,会故作镇定的蒙上眼睛,塞住耳朵。 看见,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是什么样的,而这人首先需要看见的是自己从哪里来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重要的是他独特的思维和行为,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特的风景。而你从哪里来,决定这道风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 从呱呱落地,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再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看似在不断变换,实际上,内心真实的部分,往往一直没有变。 你从哪里来,决定你是谁,你是谁决定你会做什么,会对什么感兴趣,会有什么成就,或者一事无成。 你是谁,也决定着你要到哪里去! 从纵横思维角度,你是谁由几个方面决定: 其一,是自己的五行特质。人在五行中,你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一片空白的来。而是带着自己先天就具备的优势和不足而来的。 不管你是生来就安静平和,还是激情好动,又或者是细致认真,一丝不苟,那都是你。 因为独特,所以美丽。 这个世界也因为不同,而丰富多彩,绚烂多姿。 (关于五行,我们在三秒识人课程里有系列,详细的剖析,此不累述。) 其二,是自己的原始家庭环境。 原始家庭给一个人带来的富足和匮乏。会决定一个人内在的价值排序,从而决定这个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如何决策。 人总在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做的选择,进而推断他内在的价值排序。这个排序是他持续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个更重要。 例如:借钱不还的人,在他的价值排序里。钱排在感情前面。 纵横思维认为:价值排序里。一个人排在第一价值的内容,决定这个人的关注的内容和做事的出发点。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越匮乏的内容,越容易成为他排序的第一价值内容。一个人越富足的内容,越容易被忽略。 所以,独生子女,往往更在乎朋友感情。却会忽略其他人对他的照顾。这是独生子女纠结的梗。而富裕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忽略钱,而在乎金钱意外的内容。 所以,看见自己,首先需要看见,在自己的原始家庭环境里,富足的是什么,匮乏的又是什么? 进而知道,自己的价值排序里,那个第一价值是什么? 一个人,会一直被自己认为的第一价值所主导,甚至束缚。 而行为方式,被自己的五行所主导,甚至束缚。 打破自己内心的价值排序,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所有你认为的价值,其实都不是你,你只是承载那个价值的容器。这个容器回到空无,才真的找到了自己。 所以鬼谷子说: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 一个人对价值的追求越强烈,就越容易焦躁不安。欲望,是一个无底洞。 内视,反听,实际上就是总结自己曾经的路。进一步放下包袱,不再负重前行。 二 与自己和解 《鬼谷子·抵巇篇》说: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这个世界每件事都有自己本来的样子。 人跟自己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是无序的,身边的人与事来了,去了,自己的内心爱了,恨了。或者愉悦,或者纠结。或者欣喜,或者怨恨。 这是一种缺乏既缺乏看见,又缺乏觉悟的状态。 用纵横思维来说,这是对自己缺乏主动权的状态,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而在看不见的力量手里。 这样的状态,情绪也会像脱缰的野马,来去无状。自己跟自己时而成为莫逆的好友,时而成为战斗的敌人。 没有好与不好,这样的状态,是混沌的。与自己不能和解,就意味着,自己不断的消耗自己的能量。 与自己和解,是一种智慧。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本来的样子。不管自己是谁,是什么样子,与自己和解,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自己是自己。 高与矮,美与丑,贫与富,贵与贱,精细或者粗放,热情或者静默。不管是什么,自己是自己本来就好。 与自己和解,这一生,永远陪伴自己的只有自己。 与自己和解,爱自己,这个世界,只有自己对自己的爱,才最真实。 一个人,只是承载了爱恨离愁,生死别离的容器。 爱别离,怨憎会 来须即应,去亦不留 留一份感动,给每一天 留一份洒脱,给未来 留一份感恩,给苍生 与自己和解,也许身边林林总总,万丈红尘,来去,聚散,看见,仅且仅是看见,之后做自己。 人总在被自己的经历所影响和塑造。而越是年纪小的时候,对一个人的影响就越大。 而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越是年龄小的时候,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影响越小,自己就越被动。六岁之前,几乎是完全被动的在一个家庭环境里。 也就是自己最基本的价值排序,是家庭赋予的,而不是自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有自己独立的眼睛看世界,往往开始有新的价值标准,于是,开始不接受那个已经塑造完成的自己。 从一个方面看,这会造成纠结。而另一个方面看,这正是觉醒的开始。与自己和解,就是不管世界如何发生,不管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多一份允许。更好的方式,是塑造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去。 当一个人开始认真的审视自己,这个人就开始变得不同。当一个人开始理性的重新塑造自己,这个人就开始成长。 这个过程,首先就是需要看见,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而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定志,就是为未来设定方向和目标。 三 破茧成蝶 与自己和解,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平衡,是用来打破的,这才是纵横思维。 与自己和解,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看到更多的精彩。 与自己和解,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与自己和解,破茧成蝶,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一个人能够与自己和解,自己跟自己和平共处,那么就可以探讨,如何破茧成蝶。 一个人越抓着什么不放,越有可能成为什么的奴隶。 而一个人什么都不抓,则可能活成废物。 化茧成蝶,就是在于自己和解之后,从自己开始,寻找更远的路,更大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