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下午6点半,题为“学术论文写作的难点与破解”的讲座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九楼经典沙龙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善华先生主讲,由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杜洁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前来聆听交流。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杨善华教授便告诫大家写论文一定要锲而不舍,写好论文靠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要靠大量的实践,强调了实践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接着,围绕着如何提升学术论文写作水平这一问题,杨善华教授从学术写作的难点、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学术写作能力提升的维度、文献阅读的意义等几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首先,杨善华教授从主题选取、框架建构、小标题拟定、文献材料处理及语言文字运用五方面对学术论文写作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发现一个有新意、有价值的主题,论文就成功了一半;而在做到选题有新意的同时,写作者还必须具有学科定位的意识。在论文的框架建构方面,如何梳理文章的脉络、呈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成为章节小标题的任务,这意味着小标题必须要凝练准确,从不同侧面来共同支撑题目、回应主题。此外,写作者如何恰到好处地驾驭文献材料、如何准确流畅地运用文字等问题,都是学术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难点,也是写作者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接着,杨善华教授对学位论文的评价标准进行了大致的介绍,从论文评价标准出发来讨论学术论文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他认为,好的论文一定是“小中见大”,在选题上应该尽量限制自己的研究领域,切记选题太大太广;其次,还应在论述中做到自圆其说,避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 讲座现场 之后,杨善华教授从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升的维度上对写作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他认为,要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首先要提升写作者的学术评价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写作时的盲目,知道什么是好文章,才能够写得出好文章;其次,还应该提升其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好问题,研究才更具有意义,而这一种能力的提升要求写作者对文献材料的理解与思考更深入透彻;再次,写作者必须具备学术提炼和概括的能力,能够提炼主题与核心概念,凝练文章的小标题,用小标题来支撑起整个文章的结构,展现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是论文写作与修改的能力,这要求写作者必须培养一定的语感,能够有“分寸感”地运用文字去准确地表达其写作意图。 最后,杨善华教授对文献阅读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强调。他认为,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对于写作者的学术论文写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用之一便是避免研究内容的重复,作用之二就是在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中,寻找到写作者的研究与前人研究的对话点,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研究。同时,阅读学术著作与相关学术文献也有助于写作者提升其学术评价能力从而更娴熟地运用学术语言去进行表达。 杨善华教授的演讲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学术论文各部分字数的比例、社会学做人物访谈的技巧及社会学的定性定量调查等问题与杨善华教授进行了交流,杨善华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使在场师生们收获颇丰。 杨善华教授解惑 此次讲座为师生们深入细致地剖析了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难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为师生们的学术论文写作提供了破解难点的方法与途径,对于规范广大师生的学术论文写作、促进其论文在研究问题及分析论证等方面整体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相信师生们在今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对于如何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与更加切实的提升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