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看来,我是一个不懂养生保健的人,因为我从来没有刻意养生,更不信保健品能保健。前几年那些推销保健品的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来讲座,我不参加,给赠品也不要,组织免费旅游,我不去。我就坚信一个理儿,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也不刻意进行锻炼,那些每天早上走几万步,每天跑步达到多少里地的退休老人,我劝他们说,“这样超负荷锻炼没有什么好处。” 其实,我不是不想养生保健,谁不希望自己多活几年?我有自己的养生保健经。 我的养生保健经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父亲活到93岁,临终前一个月还在劳动,如果不是意外伤害,村里人都说他活过百岁没问题。父亲粗茶淡饭一辈子,更别说吃什么保健品了。父亲从来没参加过什么锻炼活动,就是一生都在庄稼地里劳动,一天没有间断过。父亲一生都没有刷过牙,但他九十多岁了,满口牙完好无缺。(当然刷牙还是必要的)我从父亲身上悟出了真正的养生绝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要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我对养生保健还是有几点感受的。 一, 保持一个乐观健康的心态。快乐生活可乐享幸福,修身养性能延年益寿。性急伤肝,火大攻心。人的喜怒哀乐都影响着身心健康。我的父亲待人宽容大度,从不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乐于助人,孝老爱幼,与亲朋好友相处和睦。他遇事沉稳,能适时控制情绪,天大的事也不上火,多大的委屈也能忍受。人们都说他是一个老实人,好心人。我想父亲心态好是他能保持一个好身体,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的原因之一。 二、 适当的锻炼可增强体质。有的人认为身体越锻炼就会越强壮。但是我看那些一生都在刻苦锻炼,练就了一身功夫的武者,却很少有长寿的。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但超负荷锻炼却是对身体的透支。老年人锻炼更要适中。适量的参加劳动是最好的锻炼。我父亲从不知什么是锻炼,他就是一天不闲地劳动。在我的印象中,父亲除了农闲时候坐下来看点书,其他时间都在劳动,按他自己的话说,“让我闲下来就会得病。”所以我想,我们这些退休人,有条件的种上几分地,载上几棵果树,侍弄一个小菜园,是再好不过的养生了。脑力劳动也不可缺。退休没心事了,脑子老闲着没有好处。上上网,写点诗文,既愉悦了心情,又活跃了大脑,预防老年痴呆,何乐而不为? 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取其所好,顺其自然。一日三餐,均衡饮食,营养合理搭配,按时睡眠等这些养生道道谁都知道,其中的好处也不必赘述。我只说这几年社会上人人谈养生,个个谈保健,加上专家讲座,商家忽悠,很多人都不知该咋活了。我就发现,那些喜欢吃糖的,不见得能得糖尿病;一辈子不抽烟的照常得肺癌;旧社会,老百姓一辈子腌制咸菜当家,也没见那么多人得癌症。所以我觉得只要身体没有明显的毛病,饮食上还是要顺其自然,自己喜欢吃的,一定是身体需要的,不喜欢吃的,没必要因为听人说是什么绿色、养生、补肾、排毒,就硬吃它。人老了,更喜欢吃粗茶淡饭,只要吃着香的就是好饭。但不能缺少鱼肉蛋,野菜只能吃稀罕。我父亲在世时就喜欢吃零食,小点心,瓜果,花生,糖块等,身边总不能缺。对老年人来说,我觉得吃零食不是坏事。人老饭量小,又不能暴饮暴食,及时补充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四、有病早预防,自己的身体状况早知道。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不管大病小病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有人说无病早预防,我不信,当医生的也做不到。但有病早知道早行动,能避免小病变大病。我父亲一辈子没进过医院,我也只住过一次院,是因为意外伤害。人没有不得病的,关键是有病治在病萌芽。有人说,是药八分毒,尽量不吃药,小病挨几天就好了。这种情况,往往挨来挨去就小病挨成大病了。我家有个小药箱,虽然不大,各种常用药齐全。如果洗完澡感觉头有点昏,一粒感冒药,搞定。晚上,肚子突然疼,一粒肠炎药下去,没事了,如果挨到明天再吃药,恐怕就好进医院了。当然,那些乱七八糟的神药决不能乱吃,吃点小药不见效,就要快去正规医院了。 五、广交朋友,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老有所乐,越活越年轻。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独,孤独的人,吃嘛嘛不香。特别是退休老人,从职场上退下来,总有一段不适应的过程。调整心态,一靠走出去,二靠坐下来。走出去就是多做户外活动。随团旅游,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心旷神怡,身心愉悦;旧日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聚一聚,聊一聊,交流一下思想,畅谈一下心得,增加一下感情,增添一点晚年生活的色彩。要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就要抱着活到老活到老的心态。读读书,看看报,写点诗词文章,回忆一下当年勇,展望一下夕阳风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越活越年轻,幸福享晚年。 这就是我对养生保健的体会。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颐养生命;保健就是用恰当的方式,保证身体健康。保健是方法,养生是目的。预防为主,从“心”开始,守住“口”关。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的身体,最好的保健医生是自己。 |
|
来自: 快乐驿站xfhip8 > 《原创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