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的黄帝城,在陕西被发现,建造技术领先西方4000年

 昵称55301288 2019-04-16

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最开始有关这个国家的记载大多是神话和传说的出现。无论是东方的古代中国、印度,还是西方的古埃及或者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之初,基本上都是伴随着各种匪夷所思、神乎其神的神话传说出现而开始。因此,对于记载我国上古时代各种传闻传说的荒诞志怪奇书《山海经》,作为后世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它。一方面,《山海经》是属于古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世人了解上古华夏传奇的窗口!

《山海经》里曾有记载,“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蚩尤身首分离,葬于青丘”,这里讲到了华夏先祖黄帝带领自己的部落击败并截杀南方蛮族蚩尤的事件。后来,黄帝和炎帝在一个名叫阪泉的地方发生了冲突,经过三次大战,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被迫臣服了黄帝,并与之结为同盟。据考古专家探究,黄帝大败蚩尤的逐鹿之野以及炎黄结盟之地阪泉,为同一个地方,是黄帝打仗的军事要塞之处,后世史书称之为“黄帝城”!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山海经》里绘声绘色所描述的那座令黄帝战无不胜的黄帝城要塞,仅仅是古人的臆想而已,事实上所谓的黄帝城并不存在于世。可随着现代一系列古迹遗址被考古给挖了出来,人们惊奇的发现诸多古城址居然早已记载在《山海经》之中。

上世纪90年代,考古队在陕西桥山附近挖出了一座名叫“石峁古城”的城墙要塞,距今约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石峁古城是我国所发现的马面数量最多、形态最成熟、分布最规律、建造技术最先进的古城要塞。马面是指中国古代城防中的突出于城墙外侧的高台设施。

石峁古城总共修建有三种马面,第一种是比较普遍的,直接修建在城墙外侧凸出的马面,用来形成交叉火力,攻击靠近城墙的敌人;第二种是修建在城门两侧,用来配合门楼和城门防守人员,对进入门洞的敌人进行打击,这种马面也被称为敌台或墩台;第三种是修建在城池四角拐弯处的高台,用来消除城墙四角的防御死角,所以又被称为角台。

这座古城要塞没被发现之前,史书所记载的我国最早使用“马面”的攻防围墙军事要塞,出现于战国时代的《墨子》一书中。石峁古城遗址上最大的发现则是建造有可形成“交叉火力”的马面凸台,而以城堡攻防战闻名的欧洲,直到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时代才出现同类的军事要塞,这可足足比中国晚了4000年!

我们再回到上文所提到的《山海经》中的黄帝城,书中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当年黄帝部落如何在黄帝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克敌情景,这跟陕西发现的这座石峁古城在形态上不谋而合。外加上史籍所记载的黄帝也基本活动于关中、中原一带,在地点上也高度吻合。因此,不少考古专家直言,石峁古城就是《山海经》里的黄帝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