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在京发布,共涉及100处工业遗产,其中我省有5处入选。 入选的“川籍”工业遗产分别是:
高中化学里讲到的 “侯氏制碱法”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这一制碱法由 民族化工先驱、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研制 不仅打破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 在中国的市场垄断 更为现代化工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做出成功尝试 但许多人却并不知道 这一被世界化工界称颂的制碱法 就诞生于乐山市五通桥区的永利川厂旧址 永利川厂旧址之发电厂外景 永利川厂旧址见证了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时期 一代民族精英不懈奋斗的事迹 极具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稀缺性价值和独特性价值 并成为值得后人铭记的工业遗产 …… Part.1 “新塘沽”南迁五通桥 书写民族工业的奇迹 1917 年 为了发展我国民族工业 被毛泽东称为 “中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的范旭东 在天津塘沽创建永利碱厂 成为中国创建时间最早的制碱厂 1921 年 著名化工专家、留美博士侯德榜 受聘于该公司 永利川厂旧址之新塘沽石刻 1937 年8 月,天津塘沽沦陷 侵华日军几次找到范旭东 要求与永利合作办厂 范旭东断然拒绝 怀着满腔悲愤 他决定在祖国西南大后方 重建民族化工基地 最终选定川西岷江岸边的 乐山市五通桥老龙坝 永利老房子 永利川厂建成后 范旭东曾亲题“新塘沽”三字 并在老龙坝虎口湾的石崖上修建石刻门牌 将厂区道路以沿海沦陷省市命名 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 以牢记国家主权沦丧的耻辱 Part.2 “侯氏制碱法” 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制碱法 在进行永利川厂建设的同时 侯德榜率领有关人员潜心研究 1941 年成功创造出震惊世界的“联合制碱法” 并无偿向全世界公开其技术 为了表彰侯德榜研究新法制碱的功绩 范旭东将“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永利川厂旧址内,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筑在绿荫和草坪之间静静地屹立着 “侯氏制碱法”不仅打破了 西方对制碱工艺长达70 年的垄断 更将中国乃至世界制碱的技术水平 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使制碱原料盐卤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了98% 解决了化学废液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 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永利川厂旧址之实验室 侯德榜因此被誉为“中国制碱第一人” 而“侯氏制碱法”也于1953 年 获得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 Part.3 战略选择造就三线军工 永利川厂迎接新的时代使命 1965 年 为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号召 三线建设大军开进乐山老龙坝永利川厂旧址 就此拉开了 绝密级军工企业东风电机厂建设的序幕 永利川厂旧址如今位于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内 东风人赤手空拳,住“干打垒”简易房 夜以继日地奋发工作,顽强拼搏 研制生产出了军工产品浓缩铀提炼专用设备 “901 工程”三号机、四号机 为我国国防核工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永利川厂旧址之现场指挥部 1988 年,东风电机厂全面“军转民” 开始了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勇拼搏 当年的永利川厂遗址 已经作为工业历史遗产永久保存了下来 至于刻于石崖上的“新塘沽”三字 也早已从山崖迁至厂区中央安放 永利川厂旧址机械厂 在这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旁 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筑 在绿荫和草坪之间静静地屹立着 它们历经80 年风雨 穿越历史的天空而大放异彩 时刻见证着爱国主义精神 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 更多四川工业遗产的故事 成贵高铁四川段即将开通!去看首站犍为“活着的工业博物馆”嘉阳小火车 四川工业记忆再发现:东郊记忆 让成都工业故事有所寄托 川酒飘香!从酿酒古窖池看“中国酒都”背后的六百余年 图片 | 东方电气集团东风电机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 | 田新怡 本文内容摘自《四川画报》2018年9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