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吃小龙虾,撸串吃烧烤的季节。人们可以在露天摊吃烧烤、喝扎啤、扒小龙虾,尽情享受夜宵的美好时光。 同时,气温升高的春夏季,总是对吃货有着深深的恶意。高温+潮湿,致病微生物易繁殖,食物易腐败,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或是传染疾病,因此,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需要小心,注意预防传染病喔~ 甲肝的高发季节 据了解,夏季是甲肝高发季节,如果对甲肝病人的隔离以及病人的排泄物消毒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水源、海产品和食品污染。 同时,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具、牙具等或是食用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另外,毛蚶等海、水产品能够富集甲肝病毒,如果没有煮熟蒸透或生吃,也很容易感染甲肝。 毛蚶与甲肝 有人曾说,上海人除了大闸蟹,就要属对毛蚶最情有独钟了,尤其是喜欢生吃,更具鲜甜的口感。要不是三十一年前的那场几乎波及三分之一上海人的“甲肝风暴”,毛蚶不会就此从上海人的餐桌上隐退。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医院门诊空前拥挤,甚至连工厂、学校、百货公司都摆满了病床,传染病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近30万,一度引起社会恐慌。 当时上海市所有的内外科病房,总计5.5万张病床,而甲肝病人数以万计,医院病床严重不足,相信老一辈上海人影响深刻。 戊型肝炎 吃火锅时小伙伴们都喜欢鲜嫩的食材,往往蔬菜、肉类还没完全熟透就开始大快朵颐,其实食材不干净,戊型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戊肝是由戊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通过肠道入侵肝脏,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戊肝出现有明显季节性,多在雨季或者洪水后。主要因为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所致;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及受污染的蔬菜水果等。此外,戊肝可通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据了解,我国成人戊肝发病人数连续3年超过甲肝。 如何区别甲肝和戊肝 甲肝会导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戊肝在很多方面与甲肝相似,都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的,而且都是属于急性病症。但甲肝和戊肝还是略有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预防甲肝与戊肝 预防甲肝与戊肝,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接种疫苗 据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及戊肝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同时,在感染甲肝及戊肝后,起初的症状是体温升高,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粘膜、皮肤、虹膜出现黄染,这些情况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因此务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