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撸串扎啤小龙虾,夜宵季到来,当心病从口入!

 健康慢走 2019-04-16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吃小龙虾,撸串吃烧烤的季节。人们可以在露天摊吃烧烤、喝扎啤、扒小龙虾,尽情享受夜宵的美好时光。

同时,气温升高的春夏季,总是对吃货有着深深的恶意。高温+潮湿,致病微生物易繁殖,食物易腐败,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或是传染疾病,因此,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需要小心,注意预防传染病喔~

甲肝的高发季节

据了解,夏季是甲肝高发季节,如果对甲肝病人的隔离以及病人的排泄物消毒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水源、海产品和食品污染。

同时,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具、牙具等或是食用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另外,毛蚶等海、水产品能够富集甲肝病毒,如果没有煮熟蒸透或生吃,也很容易感染甲肝。

毛蚶与甲肝

有人曾说,上海人除了大闸蟹,就要属对毛蚶最情有独钟了,尤其是喜欢生吃,更具鲜甜的口感。要不是三十一年前的那场几乎波及三分之一上海人的“甲肝风暴”,毛蚶不会就此从上海人的餐桌上隐退。

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医院门诊空前拥挤,甚至连工厂、学校、百货公司都摆满了病床,传染病整整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近30万,一度引起社会恐慌。

当时上海市所有的内外科病房,总计5.5万张病床,而甲肝病人数以万计,医院病床严重不足,相信老一辈上海人影响深刻。

戊型肝炎

吃火锅时小伙伴们都喜欢鲜嫩的食材,往往蔬菜、肉类还没完全熟透就开始大快朵颐,其实食材不干净,戊型病毒就有了可乘之机。

戊肝是由戊型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通过肠道入侵肝脏,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戊肝出现有明显季节性,多在雨季或者洪水后。主要因为水源被带有肝炎病毒的粪便污染所致;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海产品及受污染的蔬菜水果等。此外,戊肝可通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据了解,我国成人戊肝发病人数连续3年超过甲肝。

如何区别甲肝和戊肝

甲肝会导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戊肝在很多方面与甲肝相似,都是通过'粪—口'方式传播的,而且都是属于急性病症。但甲肝和戊肝还是略有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戊肝的潜伏期约为2—9周,平均6周,较甲肝更长。

  • 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戊肝患者以中青年和老年居多。

  • 孕妇更容易患戊肝,感染戊肝后流产率高,感染戊肝后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死率。

  • 戊肝出现发热、肝肿大的情况较甲肝少见,但皮肤瘙痒和灰白便较甲肝更为多见。

  • 戊肝病理损害较甲肝明显,恢复缓慢。其血清胆红素升高水平和持续时间均长于甲肝。

  • 老年性戊肝的病情相较之下更为严重,病人多有非常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胆道系统损伤突出,黄疸多持续加深,且黄疸期长。

预防甲肝与戊肝

预防甲肝与戊肝,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

  • 首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 其次,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食用水果、生菜等果蔬类食品时一定要清洗干净;储存在冰箱中的食物,再次食用前应充分加热,尤其注意高温加热,一般情况下,加热100℃一分钟便可使病毒失去活性。

  • 再次,要注意家居环境的卫生,消灭家里的苍蝇、蟑螂等害虫,避免病毒的传播。

  • 另外,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小型餐馆或路边流动摊贩处就餐;与人在一起聚餐时,最好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

接种疫苗

据专家介绍,接种疫苗是预防甲肝及戊肝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同时,在感染甲肝及戊肝后,起初的症状是体温升高,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粘膜、皮肤、虹膜出现黄染,这些情况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因此务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