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所211名字一模一样,但排名却相差83名,高考填志愿经常乌龙

 教育有故事 2021-07-23

每一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期间,都会出现不少糊涂考生填了“乌龙”志愿,最后都是高分却被一所相对普通的大学录取,这样的现象为何会层出不穷?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我国大学的名字有关系。不少三本院校为了能拥有名气并且得到一些帮扶,一般都会挂名在名校下头,但这却会给对大学了解还不够清楚的考生带来困扰。就像在2017年浙江的一名高分考生,原来是完全可以上浙大这样的985高校的,最终却被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三本)录取了!这么大的乌龙实在是耽误了考生一辈子啊。

而这样的现象在名校中其实也存在着。有这样两所学校,名字一模一样并且都位列211行列,不知情的人士可能以为是两地办学,但实际却是完全独立的两个院校,在大学排名中也要相差甚远,他们就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十分相似。首先二者都是教育部直属、国土资源部共建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都同时入选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在今年也都位列“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其次二者的前身其实就是一家,是同宗同源的孪生兄弟,曾经的中国地质大学其实是1952年院系大调整的产物。当时处于建国初期,一切发展都还需要建设,但是人才都还十分短缺并且分散,没有特别专业的能力,所以为了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的地质学系和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共同组成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在当时这可是属于“八大院校”之一的强校。

但是在1970年时,由于形势严峻,向外迁徙乃是不可逃避的大势,于是北京地大在一番考察后决定在1975年迁至湖北武汉。可以说搬出去容易搬回来就难了,所以在1987年,正式定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并且在北京、武汉两地共同办学,总部设在武汉。

但由于两校距离太远、办学系统又有不同的缘故,在2005年,武汉的总部被撤销,两校正式宣布京汉独立办学,即变成两个完全独立的学校。并且谁也不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大学的名字,所以只能以北京、武汉作为区分。虽然如此,但其实两校还是藕断丝连无法完全理清,其中就包括“211”的头衔、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原始资源等。

过既然分开之后就会有优劣比较。在2017年的校友会大学排名中,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是排60,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却只有143,并且在大众视野中也还是武汉的地大更加来得历史深渊、实力强劲些。

这也不是说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就不行了,北京的优势存在于他的地理位置优越,能得到的资源比起武汉肯定还是要胜上一筹。而且其实,两校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紧张,应该说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虽说近几年地大整体有点走下坡,但相信在两校的合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会选择哪个地质大学?欢迎说出你们的想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