난 속에서부터 고장났다. 我从里面出了故障。 천천히 날 갉아먹던 우울은 결국 날 집어삼켰고 一点点消磨着我的抑郁终于将我吞噬殆尽, 난 그걸 이길 수 없었다. 我最终没能战胜它。 나는 날 미워했다. 끊기는 기억을 붙들고 아무리 정신차리라고 소리쳐봐도 답은 없었다. 我厌恶我自己。想要抓住断层的记忆,却无论如何振作精神,都得不到答案。 막히는 숨을 틔어줄 수 없다면 차라리 멈추는게 나아. 如果不能使被堵住的呼吸变得通畅,还不如让它就此停止。 날 책임질 수 있는건 누구인지 물었다. 我曾问谁能对我负责。 너뿐이야. 只有你啊。 난 오롯이 혼자였다. 然而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 끝낸다는 말은 쉽다. 说结束很简单。 끝내기는 어렵다. 真正结束很难。 그 어려움에 여지껏 살았다. 我一直都活在那种挣扎中。 도망치고 싶은거라 했다. 曾经也想要逃跑。 맞아. 난 도망치고 싶었어. 是的。我也想过逃跑。 나에게서. 从我这里。 너에게서. 从你这里。 거기 누구냐고 물었다. 나라고 했다. 또 나라고 했다. 그리고 또 나라고했다. 我问那边的人是谁。回答是我。是我。还是我。 왜 자꾸만 기억을 잃냐 했다. 성격 탓이란다. 그렇군요. 결국엔 다 내탓이군요. 为什么我总是失去记忆,你说是因为性格。原来如此。最终还是错在我自己。 눈치채주길 바랬지만 아무도 몰랐다. 날 만난적 없으니 내가 있는지도 모르는게 당연해. 期盼着你能够察觉到,但还是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真正认识过我,当然也不知道我的存在。 왜 사느냐 물었다. 그냥. 그냥. 다들 그냥 산단다. 我问我为什么要活着。就这样,就这样吧。大家都是这么活着的。 왜 죽으냐 물으면 지쳤다 하겠다. 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死,大概是因为累了。 시달리고 고민했다. 지겨운 통증들을 환희로 바꾸는 법은 배운 적도 없었다. 我也煎熬过,痛苦过。用快乐替代令人腻烦的疼痛的方法我却始终没有学会。 통증은 통증일 뿐이다. 疼痛只是疼痛而已。 그러지 말라고 날 다그쳤다. 可他们却催促着我不要这样想。 왜요? 난 왜 내 마음대로 끝도 못맺게 해요? 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结束这一切呢? 왜 아픈지를 찾으라 했다. 你让我找出疼痛的原因。 너무 잘 알고있다. 난 나 때문에 아프다. 전부 다 내 탓이고 내가 못나서야.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因我而疼痛。全部都是因为我的无能。 선생님 이말이 듣고싶었나요? 医生,这就是你想听到的吗? 아뇨. 난 잘못한게 없어요. 不,我没有做错。 조근한 목소리로 내성격을 탓할때 의사 참 쉽다 생각했다. 医生用温和的声音责怪着我内向的性格。他想得太简单了。 왜 이렇게까지 아픈지 신기한 노릇이다. 나보다 힘든 사람들도 잘만 살던데. 나보다 약한 사람들도 잘만 살던데. 아닌가보다. 살아있는 사람 중에 나보다 힘든 사람은 없고 나보다 약한 사람은 없다. 为什么痛到如此地步后,我竟把它当作一件神奇的事情来看待了。我看到比我辛苦的人还活着,我看到比我软弱的人还活着。不,我没有看到。在活着的人中,我没有看到比我更辛苦更软弱的。 그래도 살으라고 했다. 尽管这样我还是得活着。 왜 그래야하는지 수백번 물어봐도 날위해서는 아니다. 널위해서다. 我自问无数次,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啊。 날 위하고 싶었다. 而我想为我做一次。 제발 모르는 소리 좀 하지 말아요. 拜托你不要再说那些不懂装懂的话了。 왜 힘든지를 찾으라니. 몇번이나 얘기해 줬잖아. 왜 내가 힘든지. 그걸로는 이만큼 힘들면 안돼는거야? 더 구체적인 드라마가 있어야 하는거야? 좀 더 사연이 있었으면 하는 거야? 你让我找出辛苦的原因,我已经讲了不知多少次了。我为什么感觉如此辛苦。难道我不能因为那个感到辛苦吗?非得需要更具体的剧情吗?非得需要进一步的原因吗? 이미 이야기했잖아. 혹시 흘려들은 거 아니야? 이겨낼 수있는건 흉터로 남지 않아. 我早就说过了,或许我不会把它当作耳边风,听过即忘。禁得住时间考验的伤疤,都算不得伤疤。 세상과 부딪히는 건 내 몫이 아니었나봐. 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并不是我份内的事。 세상에 알려지는 건 내 삶이 아니었나봐. 在这个世界上流传的,也不是我的人生。 다 그래서 힘든 거더라. 부딪혀서, 알려져서 힘들더라. 왜 그걸 택했을까. 웃긴 일이다. 原来我因此而辛苦。因为要与世界碰撞,因为要被它熟知,所以很辛苦。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人生啊,真是可笑。 지금껏 버티고 있었던게 용하지. 坚持到现在真的厉害了呢。 무슨 말을 더해. 그냥 수고했다고 해줘. 还需要说什么呢。就对我说,辛苦了吧。 이만하면 잘했다고. 고생했다고 해줘. 对我说,做到这里已经很好了,辛苦了。 웃지는 못하더라도 탓하며 보내진 말아줘. 就算不能笑着送我走,也不要责怪我。 수고했어. 辛苦了。 정말 고생했어. 真的辛苦了。 안녕. 再见。 三小时后,翻译完金钟铉的遗书,我瘫在座椅上,泪流满面。 我的韩语基础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基础,又长时间地中断学习。意料之外的是,我竟没有碰到比我想象中更多的障碍。疯狂地查了三个小时的字典,又借助谷歌翻译,我竟然磕磕绊绊地读懂了钟铉最后的话。 难道是太过迫切地想要了解他的心理吗? 三小时前,我刚刚得知钟铉自杀的消息,之后鬼使神差地去INS上扒下了遗书的原文来看。 我不是SHINee的粉丝,我还是通过EXO的公众号日推才发现这条新闻的。而且,我对钟铉的死,最初是只有震惊没有悲伤。这几年经历了几个自家偶像的去世,也受过不少打击,也曾经悲伤到发疯,对于别人家爱豆出事,居然有些麻木了。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非得花那么长时间去研究一纸与自己毫不相关的遗书,或许只是一时间大脑抽空了一切思维,没法专注于自己的任何事情。或许,只有这种过度刺激的方式才能激发我学学外语的欲望吧。 讽刺,真是讽刺。我竟然以这种方式重新捡起韩语,以蹭热点的心态来进行更文。 我想到了以前有推篇文章聊聊韩国娱乐的打算,但一直准备不足,一直都没写,钟铉事件的突发让我有了把它作为切入点去聊韩娱这种一闪而过的念头。 不,还是算了。我无法把金钟铉的死和“娱乐”二字联系起来,我也无法放下钟铉不提,去分析冷冰冰的韩娱运作机制,只为了切入我比较说得开的话题。就算我聊得再好再有说服力,首先都感动不了我自己。一篇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的文章,不写也罢。如果以后还想讲韩娱,我会单独再开一篇。 在腾讯上看到“娱乐”一栏里钟铉自杀的新闻时,我就感受到了一股迎面而来的恶寒。原来一个人的死,在世人眼中,只是“娱乐新闻”。更可笑的是,有一条新闻的配图居然是李泰民。连人都搞错了,可见编辑连蹭热点的诚心都没有。 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谁又在乎谁的生命呢?早在六十年代,安迪·沃霍尔就借着梦露之死的余热,创作了一套举世闻名的《玛丽莲·梦露》系列的版画,他也因此而名垂艺术史。正是从安迪·沃霍尔开始,艺术这个本该作为高雅人类活动的产物首次被贴上了“大众化”“平民化”的标签,同时艺术也被进一步推到了“商业化”的轨道上来。沃霍尔的举动便是艺术早期商业化的过程中非常典型的“蹭热点”行为。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尼尔·波兹曼终于提出了“娱乐至死”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的概念。 什么叫作“娱乐至死”呢?简单来说就是一切公众话语——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等领域——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便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如果有幸目睹新千年以来粉丝文化的猖獗状态,也许就会后悔自己当年过早地提出了这一超前概念。 因为当今的娱乐狂欢,不仅“至死”,而且“致死”。这种趋势我把它比作“螺旋式的娱乐怪圈”。之所以说是螺旋式的,并不是说它是发展的、上升的,而是说人类不仅陷入娱乐至死的循环中,而且愈演愈烈。 在韩国这个娱乐产业空前发达的国家,金钟铉何尝不是被娱乐害死的?或者说,正是由于韩国在娱乐文化方面的发展先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这种高度成熟的娱乐体制所衍生出的弊端也过早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 好吧,说了不提娱乐,结果从头到尾还是在分析“娱乐”二字。是了,作为一个艺人,他的人生怎能不无时无刻和“娱乐”相连。 即便是死亡。 我甚至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剧情:金钟铉的死,媒体会借机炒作,公司会借机宣传,SHINee的新专也许还会因此大卖。这还远远没有结束。明年的12月18日,曾经贬低金钟铉的媒体还会用头条来缅怀他,SM会再版钟铉精选辑,还有第三年,第四年,第N年……金钟铉死后,娱乐仍在延续。他的价值一定会被某些人利益最大化。 直到下一个发生变故的艺人。 下一个。我被这个想法惊出一身冷汗。 是的,还会有下一个,永远都会有下一个。去年冬天艾伦·里克曼去世的消息,是从同样喜欢HP的高中闺蜜的口中得知的。当时她说:我现在哭的是艾伦,更可怕的是我无法想象我喜欢的演员都会这么一个个离我而去,下一个会是谁,总会有下一个不是么…… 退一万步说,年迈的里克曼先生逝于病痛;而金钟铉,二十七岁,于自家公寓里,烧炭自杀。钟铉的死和斯内普教授的死,性质是不同的。钟铉是被娱乐害死的。而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想起了科特·柯本也是在二十七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这个最美好最辉煌的年岁。 金钟铉的抑郁倾向,早就不是一年两年了。2011年,他和申世京由于整整八个月的舆论暴力而被迫分手,此后钟铉的精神就开始出现了问题。至于舆论暴力的原因,竟然是偶像公开恋爱破坏了粉丝文化信条,也就是所谓的“偶像失格”。 真,他妈的,可笑啊。想起前段时间某某恋爱导致微博直接瘫痪的事故了,好像还间接导致了粉丝自杀。 果然在这个“娱乐致死”的年代,致死不只偶像,还有粉丝。一个个现象级却毫无内涵的娱乐话题雨后春笋般迸发在网络空间里,伤害着公众人物,也伤害着可悲又可怜的民众。 不仅是因为恋爱受阻,金钟铉的才华也长期得不到肯定。混韩圈的朋友们都知道,SM作为全韩最有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强势、对待艺人最严酷的娱乐公司,是禁止艺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你想转型创作型歌手,挣脱偶像身份,门都没有,这也因此导致了许多旗下艺人(SJ韩庚、东神金在中、EXO鹿晗、少时西卡、f(x)雪莉等)甚至整个组合(神话)纷纷与公司心灰意冷地解约。吴亦凡在前段时间也首次袒露自己当年退团的真正原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嘻哈音乐。钟铉是SHINee唯一主唱,也是SM重点培养的金牌歌手,按照公司铺排好的道路他已是星途坦荡,自然不允许他做出什么“忤逆”公司的音乐。 SHINee已是SM最后一个至今无人解约毁约的完整天团。钟铉一死,SM再无完整组合。 其实他早就在节目里表露过自己的抑郁倾向啊,也表露过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15年的《4 thing show》里,他最直接地吐露过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说,他想给大家看自己的真实面目,但是,没有很多人想看。 他说他也想去理解他们,就那么活下去吧。至少得先活下去。 他也说了,如果他表现一下自己的黑暗面,情况会不会因此改变。 他在遗书里说的,还是这些。“没有人真正认识过我,当然也不知道我的存在。” 他向心理医生寻求过帮助,医生只是“责怪我内向的性格”。 他向这个世界多次发出过求救信息,他比谁都想努力地活着啊。没有人回应。没有人回应!! 节目看到这里我是崩溃的,比读遗书还要崩溃。不敢说感同身受,但是我非常理解他的内心独白,因为我也会有人前光明坦荡人后丧气冲天的表里不一。金钟铉的想法算是在一些青年人中颇为流行的“丧”文化的代表了。这种“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于在当下社会里,青年人努力追求理想,却总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挫败感会让人逐渐变得消极被动,甚至从根本上丧失了努力的欲望。这种相信痛苦并放弃任何反抗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好吧,又想起经典青春教科书《猜火车》了,四位主人公作为苏格兰社会最底层的“垃圾”青年,他们颓废消极的行为举止证实了他们身上“丧文化产物”的属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丧”并不是真的消极颓废,这是一种包含着积极的抗争元素的无助:既然“无助”可以“习得”,“积极”同样可以“习得”。主人公在无数次戒毒失败后,不还是笑靥如花地又一次踏上了美好生活的征途吗?这部电影在以前的推文里聊过一次,这里不多聊(wuwuwu小火车通道: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徘徊选择)。再说钟铉。恋爱失败,事业失败,无疑是对一个年轻人的双重打击。作为公众人物,他的失败还不能等同于普通人的失败:他要微笑着接受公众所泼的脏水,他要承认公开恋爱是一种错误,他要继续为禁止他个性化发展的公司努力赚钱。 他在生前接受采访时就说过,除非工作需要,自己已整整三年不敢白天出门。 他达到了社会期望,却没达到自我期望。所以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流传的,并不是我的人生。” 谁没从里面出过故障?谁不会掩藏自己的真情实感?谁又不会在深夜辗转痛哭?人活在世上,都需要伪装。可是对于金钟铉这样的身份来说,他需要在全世界面前伪装自己。 无人倾听。这就很痛苦了。他的心理医生也很禽兽,竟然把责任都推给了病人。 什么叫作“自己找原因”?什么叫作“都怪你性格太内向”? 唉。所以我说,你有烦恼不要紧,一定要有人愿意听而且听得懂你说什么。哪怕只有一个。 网易上有句热评:想过自杀的人,都活得太认真。金钟铉活得很认真,很努力,也太辛苦。 想起去年冬天还在看KBS上SHINee为新歌打榜的表演啊。我不太了解这个组合,只知道他们的应援色是湖蓝色,温流和Key一直傻傻分不清,唯一喜欢的是主领舞泰民,那是因为我觉得舞蹈担当总是团体中气质最好的。至于大主唱钟铉,一直觉得他是这个名字很阳光的组合中最阳光的一个,鉴于他唱歌过分陶醉的样子,我竟然觉得这个人可能还有点小自恋吧。 果然是外表最阳光的人,背影最孤独么。 辛苦了。除此之外不知道还能对你说什么。 真的辛苦了。 佛系二维码 千千万万的公众号中 能被你识别都是缘分 若鱼 2015年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