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事迹是传遍了网络,大家都为我们拥有这些在背后默默奉献、耕耘的科学家们感到自豪。自2000年开始第一次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已有3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这些大师们都毕业自哪些名校。 2018年两位获得者:刘永坦,1953年至1958年先后就读于哈工大、清华大学,雷达技术与信号处理专家。钱七虎,1960年毕业于哈军工,防护工程专家。 2000年两位获得者:吴文俊,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数学家。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杂交水稻专家。 2001年两位获得者:王选,1958年毕业于北大,计算机专家。黄昆,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学家。 2002年一位获得者:金怡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机专家。 2003年两位获得者:刘东升,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家。王永志,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调整至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航天专家。 2004空缺 2005年两位获得者:叶笃正,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气象专家。吴孟超,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专家。 2006年一位获得者:李振声,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学专家。 2007年两位获得者:闵恩泽,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石油化工催化专家。吴征镒,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家。 2008年两位获得者:王忠诚,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专家。徐光宪,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化学家。 2009年两位获得者:谷超豪,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数学家。孙家栋,194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被派往前往苏联学习,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010年两位获得者:师昌绪,1941年考入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王振义,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内科血液学专家。 2011年两位获得者: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谢家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加速器物理学家。 2012年两位获得者:郑哲敏,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王小谟,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雷达工程专家。 2013年两位获得者:张存浩,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化学家。程开甲,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两弹一星元勋,核武器技术专家。 2014年一位获得者:于敏,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核物理学家。 2015年空缺 2016年两位获得者:赵忠贤,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家。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家。 2017年两位获得者:王泽山,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火炸药学家。侯云德,195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医学病毒学专家。 我们发现,这些“国之大师”们绝大多数都毕业于民国时期的名校,比如清华、北大、燕京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还有哈工大、哈军工等。总而言之,基本上都是老牌名校,历史非常悠久。 很多人可能就会说了,为啥大师多数出自民国呢?难道是现在的高校出不来大师么?其实不然,出大师尤其是基本性、关键性、原创性研究的大师,往往都是“板凳要坐几十年冷”才能达到的,甚至要好几代科研人的接力才行。所以前几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往往都是民国时期毕业的。 而从16、17年开始的,一般都是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毕业的老牌名校,有些民国遗风的味道。培养大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我们现今培养体系下的“天之骄子”们自然要到未来十几年甚至好几十年才能看到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