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淘书记2

 二道2301 2019-04-17

    为了买书我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书店。如今书店凋敝得厉害,再加上网购的冲击,实体书店撤得很快。我们镇的新华书店去年秋关门了,原址开起一家发廊。我还是挺怀念老书店的。小时候就在那里买小人书,一到礼拜天就候在书店。那时候小人书那么有魅力,让人流连忘返。现在再看小人书觉得怎么这么幼稚,怎么这么迷恋。

    孤山子有间个人的书店我去过,买了一本字帖《倪宽赞》,后来也黄了。朝阳镇的书店我也去过,什么也没买,里边没有好东西。四平的正大书店去过,给女儿买了一本字典。河北沧州有家“天一书城”,我在那儿买了两本中篇小说集,一本龚古尔奖小说集,一本苏联国家奖小说集。沈阳北方图书城去过两次,买了奈保尔的《作家看人》万之的《诺贝尔奖传奇》。通化新华书店、正大书院、三毛书店以前每年都去,去年,三毛书店黄了。每关闭一家书店,我心里就难受一下。好像又丢了一个好朋友。经营得好它们是不会黄的,现在谁还看书呢,都去看手机了。2007年我发现了三毛书店。五一那天,在那里买了《20世纪小说集》,在书里边看到了米兰昆德拉的《搭车游戏》,对这位犹太作家有了进一步了解。他的另一篇小说《爱德华与上帝》我也很喜欢。犹太优秀作家有很多:里尔克、茨威格、卡夫卡、阿格农、托马斯曼、纳丁戈迪莫、等等等等。犹太民族出产那么多优秀作家,说明人家的传统好,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一大堆,索尔贝娄、艾巴辛格、耶利内克、戈迪莫、萨克斯等等。真厉害,不服不行。自从发现了梅河的旧货市场,通化的书店已经有2年没去了。我去过3次长春,在联合书城买过一些书。前两次都是在半夜出发,早晨7点多到长春。坐夜车很熬人,尤其是没买着座号,叫人撵得摇哪跑,困得要命,坐着睡身子一斜就挣醒。在书店站一天挺乏,晚上再坐一夜车返回,早晨5点多到家。去一趟很耗费体力。长春联合书城应该是东北最大的书店,我没去过哈尔滨。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没必要特意去一趟哈尔滨。书市萧条,读者群萎缩,书店生存困难,主要还是看书的人太少,而且还在缩减,前景堪忧。我也不知道旧货市场的书摊能支撑多久。现在的情况是少年不看书,那么他们长大后也不会看书。老书迷都消失后,也许30年后纸本书就淘汰了,那时书就是古董,没有阅读价值,只有收藏价值。我不能想象不读书的民族会进步。也许那时候只读电子书,没人看纸书。看纸书的人绝对是稀罕物,同书一样变成了古董。那就是所谓的社会进步。我已经落后与时代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