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发热的这么多?

 三七轩 2019-04-17

最近小编发现门诊上的发热患者特别多。

此次发热有这么几个特点:高热,很容易达到40℃;反复发热,热退复热;小儿居多。

输液、西药、退热药不好使(好像每次都不好使)。

中药常规的退热方剂:柴葛解肌汤,好坏参半。

最近这个发热潮又该怎么理解?

答案是两个字:运气。

这个运气不是撞大运的运气,这个运气是五运六气。

下面这段如果看不明白,可以直接跳过看解析。

2019年,己亥年。

主运:土运不及

司天之气:厥阴风木

在泉之气:少阳相火

现在(4月10号左右)所处为二之气,其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

解析:今年土气不足,脾胃不好的人要多注意了。

1-6月份(厥阴风木司天)分管的领导为厥阴风木,此领导性情多变,喜欢欺负脾胃,所以脾胃不好的人更要注意了。

现在(4月10号左右)分管的小组长是少阴君火,副组长是太阳寒水。

所以现在的状态是两把火加在了一起(太阳寒水在此不从寒化),因此发烧就来了。

而且现在刚好是春天,阳气生发的季节,诸气萌动。如果去年冬天的收藏不足,则阳气若生发太过,体阴不足,必然生热。

儿童纯阳之体,阳气易于升动,故以儿童居多。

这就是《内经》所讲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经典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用药可以参考《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的乌梅白糖汤。

写到这里,便想到了2017年年底的那次流感,印象深刻,与此次也有相通之处。

附于此。

附:岁末的这次流感可谓来势汹汹,小孩子的班级里,病倒一大片,成人得病者,亦不在少数。以至于儿童医院里一号难求,各大药店里赚的是盆满钵满。中医如何认识这次流感,而又如何解决呢?首先从一则并不能算得上成功的医案说起。

患者,女,23岁。
12月10日,就诊。发热一天,周身酸痛觉紧,额头疼痛,咽痛,干呕反酸,咽痒,咳痰粘稠,色黄难咳。平素易口苦。舌红苔稍黄腻。处方: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
麻黄12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6g    柴胡12g  黄芩10g  

清半夏10g  生姜6g   党参10g

一副,嘱其药后微微发汗。


12月11日,药后遍身汗出,周身酸痛已去大半,干呕减轻,但患者昨夜间仍觉发热,心烦,口渴,仍咽痛,咽痒,觉痰易咳,色白质稀。以为药已见效,去半夏加瓜蒌10g,天花粉10g,一副,再服。


12月12日,服上方心烦大减,夜间仍发热,且患者自觉咽痛益甚,遇冷风咽部、鼻腔刺痛,觉难以呼吸,观其舌象,舌红而质润,问其口渴与否?答曰,口小渴而不欲饮。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g
  附子3g  细辛3g

令其速服,药后一小时觉咽痛已去大半,3小时后咽痛几近痊愈,然仍剩咽痒,夜间再次发热。观其舌象,舌红甚似绛,舌尖尤甚。嘱其服用西羚解毒片(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荆芥穗、牛蒡子、甘草、淡竹叶、薄荷脑、薄荷油、淡豆豉、羚羊角、水牛角、冰片),药后汗出热退。


12月13日,晚上再次发热,嘱其再服西羚解毒片,以救其急。


12月14日,再思之,西羚解毒片者,所治皆是气分,其舌红似绛,已入营血,当以清营汤,清营透热,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丹皮20g
  玄参40g  黄连6g   生地20g  

麦冬20g  金银花20g 连翘10g   竹叶10g  

芦根20g  牛蒡子10g 干姜6g   苍术20g  

麻黄6g   附子3g   细辛3g。
一剂,恰逢当日大雪姗姗来迟,知其热必退。果当晚其热未发,后几日,亦未发热,嘱其清淡饮食,规律起居,此次外感,终告结束。

遇此一案,可谓感慨良多。初以方证相应,以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三阳同解,以为问题当迎刃而解,药后表证解其大半,症状亦有缓解,故守方继服。然发热之主诉却迟迟未能解决,且咽痛更甚,痛苦异常。咽痛之中又有蹊跷,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几近痊愈,而仍残存发热,且舌象已成红绛。此时方才幡然醒悟,气分之热,自始至终未完全清除。西羚解毒片,却不能顾及营分,最终才以清营汤收功。

1.此次流感为何来势汹汹 

此次流感的特点:发热不易退,退后复热,常伴咽痛


此次流感的发病背景:2017年12月7日
,节气——大雪,而大雪却迟迟未至。2017年12月14日,已经迟到了一个星期。 因此,流感如约而至。大雪节气,当下大雪,推迟不至,必使天地之气,难以肃降、收藏。人体的阳气终究是一定量的,在里面的多,在外面的就少;在外面的多,在里面的就少。大自然之所以选择冬天来下雪,就是为了让人体表层的阳气回到里面去濡养五脏六腑,为来年开春积蓄能量。大雪迟迟不至,人体表层的阳气迟迟不能回归,因此会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这就是从中医角度来分析此次的流感。

但并不是每次的大雪不至均会引发流感。此次流感发作时间,属六之气,其客气少阴君火,下半年之主管在泉之气亦为少阴君火,两火叠加,加之其主气太阳寒水,从本从标,从标则为热,火热叠加,加之大雪不至,数种因素,焉有不病之理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虽然外界环境有恙,但是若不是人体内在潜在发病因素,不致生病。此次流感,儿童发病甚重,因儿童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尚不充盛,极易受外界干扰,故儿童首当其冲。但是成人发病者,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当从一字来解。思虑过度,欲求不满,彻夜不眠,无辣不欢。这就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动起来容易,静下来难,在熊、蛇、蛙们冬眠的冬天,现代人还在热烈着奔放着。因此人体在外之阳气多而在里之阳气少,阳热外散,不能收藏,正是前文提到的发病状态的再现,如此偏上加偏,火上浇油,人体必病。 

治当恢复人体正常的收藏状态,给人体“下一场雪”。

处方:银翘散加减,清营汤加减。

2.不会治感冒的中医不是好中医 

如此一案,五天方愈,且其中过程,波折试错,若非患者信任,必不能收功。感冒发热,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大家都很熟悉,也毫无惧怕。大众看来,均不以为意。感冒发热就吃西药片,简单的很,只有能治大病难病者才是厉害的中医。但中医看来,并非如此。感冒发热,所属外感,亦有内因,体质不同,感冒的表现不同,论治的过程也不同。且感冒一病,变化迅速,需医者审时度势,随时调整。稍有偏差,则病情反复。若说感冒,鼻塞流涕,尚可对付,但发热一症,对生活学习影响甚大,此症虽不急,但亦不缓。所以感冒发热,对医者要求甚高,至于流感,更是如此。

不会治感冒的中医不是好中医。

3.伤寒与温病

初入医门,先知火神,褒伤寒而贬温病,认为温病四大家皆是寒凉误人之庸医,附子、干姜才是济世救人之正道。随着对《伤寒论》的理解,发现仲圣用药,绝不偏执。《伤寒论》中不只有回阳救逆的少阴病,亦有清热凉降的阳明方。任何体系,只有有无限的包容性,方才能成体系,否则只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已。温病家们熟读伤寒,方知伤寒之方难以疗瘟疫之疾,难以救贫贱之厄,故温病之说应运而起。人体无非一升降出入的圆运动,六经立其框架,温病填其内容,两者本为一体,又有何争。


说到这里,内心充满了愧疚,那些曾被我嗤之以鼻的温病经典,在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仍回报我以温暖。真正的名师在经典之中。名师并不仅限于活人,名师亦可以是鲜活的文字。

4.疑惑和反思

此案发病之初,以伤寒方论之,其症减但不能痊愈,中间咽痛服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可谓速效,但其舌红转绛,最后又以清营汤收功,寒热之转换甚快,治疗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反过头来,初始治疗时,应该处以何方?银翘散?若服银翘散,是否同样会出现咽痛的加重?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速效,其里当有寒邪,但是当初始治疗时,咽痛混于诸阳热之症,如何才能洞察此寒?

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咽痛大减,但舌由红转绛,寒去而热势又反入里,对病势之判断总慢一拍,最后以清营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寒热兼顾。
 

如此外感一案,看似简单,实则经历了反复的思考甚至矛盾的交争,上述问题,仍未解决,兹陈于此,以求明示。

5.再看一案


(2017年案)此案后,又一病人,术后发热,邀我诊治。患者男性,27岁,腰椎滑脱手术术后近一月,术后身热汗出,夜间盗汗。其舌深红,其脉整体,寸>关>尺,脉形脉势较为盛大而外越,问其于何日手术,于11月24日,正值六之气之开始。症、舌、脉、运气,均相互印证,故处方清营汤加减。三剂热减汗出减,再服三剂,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