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告诉你,这个假期这么过 猛戳文末阅读原文,报名上传作文 山羊还是姑娘? ——试论格兰古瓦的“爱情”及其他 导读名师:田利峰 语文教研组长 济宁市教学先进个人 市级课题《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主持人 推荐理由 雨果以引人入胜的生花妙笔,描述了爱斯美拉达、卡西莫多和弗罗洛等几个主要人物命运间的纠结、冲突、毁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巴黎的富于传奇色彩的悲剧性故事,艺术性地再现了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法国历史现实。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 山羊还是姑娘?这种选择让我们的流浪诗人格兰古瓦愁肠百结。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第十一卷第一章吧: 毫无疑问,格兰古瓦心情非常复杂。他想,根据现行法律,山羊若是被逮住,也会被绞死,那就太遗憾了,可怜的加利!两名女犯都依靠着他,这太多了;还有,那位同伴巴不得让他自己照看埃及姑娘。这些想法在他脑海中激烈战斗着。战斗中,他像《伊利亚特》中的朱庇特一样,翻来覆去地掂量着埃及姑娘和山羊;他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两眼充满泪水,在牙缝里说:“可我没法一下救你们两个呀。” 有些同学可能会气愤地质问:“还用选择吗?如果只能救一个,当然是先救埃及姑娘了!难道格兰古瓦不爱爱斯美拉达吗?况且女主救过他的命!”是啊,怎么理解这些问题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这些问题吧。 01 “她是火精,是水仙,是女神” 如果问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最了解爱斯美拉达、最能发现她的美,非格兰古瓦莫属。 爱斯美拉达出场时,作者并未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描述;在小说第二卷第三章,我们是通过格兰古瓦的眼睛“看到”吉卜赛姑娘那美丽的容貌和舞姿,通过他的耳朵“听到”那天籁般的歌声的。“眼前那光彩夺目的形象令他眩晕,一时竟不能断定这姑娘是人,是仙,还是天使”,“她的歌喉与她的舞蹈和美貌如出一辙,同样无法形容,令人迷醉。这是某种纯洁、清越、空灵,不妨说是长着翅膀的东西”。格兰古瓦是诗人兼哲学家,能够从艺术的角度看世界;虽正值青壮之年,但他“不恋女色”。因此,格兰古瓦最能发现和欣赏爱斯美拉达的美,这种美迥异于怀着淫欲之念的克洛德眼中所见。 格兰古瓦夜盯美人梢,误入奇迹大院,按照“黑话王国”的规矩,理应被绞死,但如果有女人愿意要他,可免于一死。爱斯美拉达为了救他,与之摔罐成婚——“在这以前他透过歌舞喧嚣的漩涡隐约看到的爱斯美拉达,现在终于向他展现真身了。”在空间的近距离接触,让格兰古瓦了解到吉卜赛姑娘的身世和心事,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后来,副主教克洛德向格兰古瓦打听女主的情况,“在格兰古瓦看来,爱斯美拉达是一位温顺、迷人、漂亮的姑娘,就是她那特有的噘嘴方式有点怪;她天真、热情、什么也不懂,对什么都很热心;她还不知道男女之间有什么区别,连在梦里也不例外;她天生如此,特别喜欢跳舞,喜欢热闹和露天生活;她是蜜蜂式的女人,脚上长着看不见的翅膀,生活在不停的飞旋之中。她的这种性格是在流浪生活中养成的。”你看,格兰古瓦不仅能够强烈感受到爱斯美拉达的外在美;而且能够发现与她美丽外表相互衬托的内在之美,当然,还有个别小缺点。 02 “她俩都是山羊” 格兰古瓦虽然是最了解爱斯美拉达的那一个,最能发现她的美,但他对于女主,好像并未生出多少男女之爱。 夜盯美人梢,虽有一些绮思艳想,但并非出于非分之念,主要还是因为格兰古瓦无处可去。女主以成婚为代价救下他,确实让他自恋了一把、激动了一番——“她必定爱我爱得发狂,才不顾一切救下我。”欲有所行动时,姑娘的匕首让自作多情的诗人回到现实,“好像他的全部恋情都化做食欲”。格兰古瓦把自己的身世、经历一股脑地告诉姑娘之后,表示“但求与您共同生活”,也并非为了慢慢培养感情,主要还是为了有个安乐窝住,有块面包吃——在饥肠辘辘的时候,在玫瑰和面包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 关于和爱斯美拉达的关系,格兰古瓦说得很清楚:“小姐,而且遵从您的意愿,或者快乐恩爱做夫妻,假如您觉得这样合适,或者纯洁无邪做兄妹,假如您觉得这更合适。”女主心中已有意中人,闺房岂能向他开放?那就做兄妹好了。每天跟随吉卜赛姑娘到大街小巷卖艺,晚上一道回到住处,各住各的;“总的来说,这生活挺甜蜜,很适合思考问题;再说,从他的灵魂深处来说,这位哲学家不是很肯定自己已经发狂地爱上了波西米亚姑娘,他爱母山羊也到了同等程度”。 “他爱母山羊也到了同等程度”——格兰古瓦先生当然不是恋兽癖患者,主要是因为“这只山羊漂亮、温顺、聪慧、精明、善解人意”。其实,在诗人眼中,山羊和姑娘就是姊妹两个,具有同样的内外之美。请看第二卷第四章的描写:“这是一对俊俏、文弱、妩媚的造物,他赞赏她俩的纤纤细足,苗条的体态,优雅的举止,几乎把她俩视同一体。若论聪明和友善,他觉得她俩都是妙龄少女;要说步态的轻盈、灵敏和矫健,又觉得她俩都是山羊。” “她俩都是山羊”,这其实表明在格兰古瓦看来,无论是山羊和姑娘,都是美的化身,美的精灵;与其说他爱上了一个姑娘,不如说他在欣赏、赞叹一种女性(雌性)特有的美态和姿容。与克洛德、腓比思、卡西莫多相比,他对于爱斯美拉达,是最谈不上爱情的那一个。 03 “我看不出为什么要替别人去死” 为什么格兰古瓦在爱情上会表现得如此低欲望或者说麻木?人们通常认为,他虽然不是神职人员,但他思想上深受宗教禁欲主义的毒害,因为他是副主教克洛德的学生。不过,我们不能忽视格兰古瓦的另一身份:怀疑派或皮浪派哲学家。在小说中,相关字眼不止一次出现。如在第十卷第一章:“他一下愣住了。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副主教,克洛德先生是一位庄重而又充满激情的人,见了他,任何一位怀疑派哲学家都会如坐针毡。”由此可见,怀疑派哲学家是排斥庄重和激情的。再看副主教和他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没有任何其他欲望吗?” “没有。” “你不惋惜什么吗?” “既无惋惜也无欲望。我的生活已安排停当。” 克洛德说:“人安排的东西,世事会打乱它的。” 格兰古瓦回答说:“我是皮浪派哲学家,要使一切保持平衡。” 怎样使一切保持平衡呢?要诀还在于节制欲望和顺其自然。怀疑派哲学家格兰古瓦“对于爱情和对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他宁可等待时机,采取折中手段”;而当没有机会时,那就爱点其它的吧。因此,当克洛德讽刺格兰古瓦“很幸福”时,他激动地回答说:“当然幸福啦!我起先喜欢女人,然后喜欢牲口,现在我喜欢的是石头。石头跟动物和女人一样有趣,而且不那么薄情。”“石头跟动物和女人一样有趣”,那么,女人又是什么呢?由此看来,这并非“不恋女色”的问题,而是性爱观的另一种扭曲。 爱情上的无欲和麻木属于私人问题,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格兰古瓦对爱斯美拉达爱得死去活来,甚至不好从爱情的角度谴责他最终选择只带走山羊的做法。但是,正如克洛德所说“她救过你的命,这笔人情债你得还”。当然,对于救命之恩,也不一定非得用命去报答,但要有起码的感激之情和报恩之念。而格兰古瓦先生怎么认为呢?“我没还的债多着呢!”“我看不出为什么要替别人去死。”——一副忘恩负义者的典型嘴脸! 其实,格兰古瓦的冷漠和自私早就表现了出来。在爱斯美拉达失踪后,他更挂念的不是人,而是小山羊;后来,当他在司法宫看到正在接受审问的爱斯美拉达时,“真惨哪”——这是他全部的反映。“自从彼埃尔·格兰古瓦看出情况不妙,看出这台戏的主角不是被勒死,就是被绞死,或遭遇此类不愉快的事,就不想引火烧身。而他混迹其中的无赖汉们就不同了。不管怎么说,埃及姑娘仍不失为他们在巴黎最要好的伙伴,所以还一直惦记着她。”与“个个都讲义气”的无赖汉们相比,以诗人和哲学家自居的格兰古瓦先生难道不脸红吗? 大概不会吧。当克洛德质问他“生活中有哪些可让您留恋的”,格兰古瓦口若悬河: “有哪些?空气,天空,早晨,晚上,月光,无懒汉朋友,同老媒婆闲聊,巴黎尚待研究的美丽建筑,三部要写的巨著,其中一篇是控告大主教及其水磨的。其他的我就说不清了。安纳克萨哥拉斯说,他活在世上是为了欣赏太阳。再说,我从早到晚和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起度过,太幸福了,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亲爱的朋友,听闻这番辩白,有何感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自私的胆小鬼,一个庸俗无聊的自恋狂;而且,我深刻地认识到:自私和自恋,仿佛硬币的正反面;因为自恋,所以自私。 爱情上的无欲和麻木折射出人性中的自私和冷漠;自私和冷漠是因为爱自己胜过爱别人,常常表现为胆小和怯懦。这就是时时以诗人和哲学家自我标榜的格兰古瓦。 |
|
来自: 昵称38437329 >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