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绿色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有一种绿色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并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有一种绿色如今成为时下最流行的饮品之一,这种绿色就是抹茶的颜色,我们称呼这些喜欢抹茶的人为“抹茶控”。 文小姐也是一个“抹茶控”,年中在一条热闹的文化街边开了一家日式抹茶为主题的饮品店。没想到生意非常好,慕名而来的客人很多,因为这样一家店在这个三线城市很少有。不到三个月,第二家店在市中心的一家购物中心开张。“忙不过来,现在来找我谈合作加盟的太多了,”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抹茶风”已经吹过来,虽然比大城市慢一些,但还是来了。 现今,无论是饼干、蛋糕、奶茶还是冰淇淋,“抹茶”已经全面占领食品届。可是提起抹茶,大家首先会想到日本,殊不知抹茶真正发源地是在我大天朝。抹茶虽然出现频率高,但是大家对它的了解却着实有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抹茶。 什么是抹茶? 有颜值偏偏还要靠实力 什么是抹茶?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的原料叫做碾茶,是蒸青绿茶的一种。一般的绿茶茶树在生长时期全程接触光照,而碾茶的特色在于采摘前至少20天90%遮光栽培和采摘后的蒸汽去叶绿素。 这样处理后的茶叶颜色绿,苦味轻,还略带青草气,其中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色含量很高,而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较低。更重要的是,抹茶超微工艺能促使营养吸收。因此,有颜值偏偏还要靠实力,说的就是抹茶。 抹茶历史 中国: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没落于明朝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据记载,早在唐朝,抹茶在制作和冲泡过程就非常讲究。 首先是拣茶,就是对摘下的鲜叶进行分拣,拣过的茶叶再三洗濯干净之后,就进行蒸茶。宋人特别讲究蒸茶的火候,既不能蒸不熟,也不能蒸得太熟,因为不熟与过熟都会影响点试时茶汤的颜色。 接着要研茶,就是将茶经过加水研磨反复加工变成粉末状,所以称之为“研膏”。加水,研磨至水干,称为一水,然后再加水,再研磨。磨好后,就开始造茶,将研好的茶粉入桊模制造茶饼,桊模有铜、竹、银等不同材料制成。茶饼做好后才开始焙茶,参考上面的内容焙好后,将焙干之饼过沸水出色后置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泽显自然光莹。 唐代诗人卢仝有诗云:“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就很形象地说明“抹茶”之“抹”是“末”,是粉末,冲在碗里的茶不是汤水,是凝面。 宋朝时,改煎茶为点茶。就是滴注的意思,汤为沸水,将茶末置入茶具,以茶瓶注汤点缀。北宋杭州高僧谦师就是一位点茶高手,有“点茶三昧手”的功夫。苏东坡每次拜谒谦师,谦师总要取出珍藏的上等好茶,精心地碾成茶末,再细心调成茶膏,然后一边注水,一边击拂,以娴熟和谐的动作和快慢有序的节奏旋转打击,煮水烹茶。转眼之间,茶盏中的茶汤乳雾涌起,汤花紧贴盏壁,咬盏不散,一盏色泽鲜白的美味茶汤就呈现在眼前。 唐宋流行斗茶,操作过程非常讲究,大致可分调膏、煎水和点茶三步,最后进行色香味的综合评比。其中沫花还会有图案,以美为胜。宋朝斗茶时,对注汤很是节制,注入六分时,用茶筅击拂搅匀,便出现汤花。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茶末与汤分开时,出现水痕,便输了。 到了明代,中国人发明了炒青制茶法,这是中国制茶史的一大飞跃。炒青比蒸青更香,因此茶的喝法也发生巨大改变,炒青绿茶用热水冲泡,不用吃掉茶叶就能享受绿茶。明初,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茶,各地一律进贡散茶:“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明代饮茶风气随之改变,士人们也认为相比繁琐的点茶法,泡茶饮法“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谓尽茶之真味”。再加上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宋文化的成果几乎全部被毁。 此后,中国末茶不见踪影,点茶法也逐渐无人问津。 抹茶历史 日本:舶来文化,发扬光大成国粹 抹茶发源于中国,为什么却在日本广为流传和发扬?还得从遣唐使说起。唐朝时期,日本的遣唐使从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唐朝的茶文化,煮茶是其一。不过后来日本本土文化开始逐渐发展,进入独立发展阶段,传入日本的茶道基本停滞。 直到镰仓幕府时期,荣西禅师两次来到宋朝,带回茶籽和方法,是将茶普及日本的第一人。受南灾茶风的熏陶,荣西在研究佛教经典之余,开始埋头于茶的研究,决心重振日本茶道。他翻阅了大量的茶书经典,寻访各地饮茶风俗,并结合佛学经典,将禅宗道义融入茶道。公元1191年(日本建久二年)74岁的成为荣西禅师编辑出版《吃茶养生记》,这是日本的第一部茶书,也是继中国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以后世界的第二部茶书。 宋朝的中日交流显然比唐代更多,荣西禅师从宋朝带回去的,自然是宋朝对茶叶的利用方法,也就是点茶法。在此基础上,后经过武野绍鸥、村田珠光、千里休等文化大师的不断发展,日本茶道终于成形,对于茶叶的利用方式,基本还是宋朝时期的点茶法。从此,抹茶在日本大行其道,并且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仪式。再加上日本对抹茶的极致研究,早已将抹茶变成了他们的国粹。虽然日本在后来也发明了他们的冲泡饮茶方式,就是现在的“煎茶道”,但是抹茶(matcha)已经深入人心。 在日本,你可以发现,不但在京都、大阪这些大的地铁站有垂着布帘看起来安静的茶室,各个旅游景点都有茶室,连街头、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里,也都有选择非常多的抹茶饮料,连通往宇治的火车都是清新的绿色,日本抹茶业已经非常有规模。 关注度持续上升,或成下一个逐利热点 在古代,抹茶加工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抹茶已经红遍大街小巷,颜色也已极具代表性了。在日本,还有丸久小山園、伊藤久右卫门、中村藤吉、一保堂等老字号抹茶铺,深受日本人和各地游客喜爱,有些还成为“抹茶控”的朝圣地。 2010年,日本冰淇淋协会发布的“消费者最喜爱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调查结果显示,抹茶口味位居第五。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经仅次于香草和巧克力上升到第三名,排在草莓和牛奶前面,喜好率将近50%。 不久前,Google 公布了 2017 年饮料趋势报告。这份报告统计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和墨西哥四个国家,于 2015 年 4 月至 2017 年 3 月期间,使用 Google 搜索饮料相关词语的数据。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出来,这4 个市场对带有自然口味的饮料关注度都在增加,其中,大家最喜欢的是生姜和抹茶。 从中国各类消费平台数据来看,消费者对抹茶品类的关注度正在迅速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一传统茶品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的“抹茶小镇”也于今年在浙江绍兴落成,特色小镇将为抹茶行业发展推波助澜。 单从行业数据来看,目前中国抹茶年消耗量已经达到1000吨,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强调抹茶主题、以抹茶为核心元素的品牌,就有近百个,比如西尾、無邪、初代等等,尤其在长三角地区较为集中。除了抹茶主题饮品店,像星巴克、好利来、DQ等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试图朝抹茶这个品类做延伸,点单率都还不错。 甚至一些日本老字号抹茶品牌,如辻利茶铺、丸久小山園等,也来中国开设分店,瓜分中国饮品这一巨大市场。 很多人喜欢抹茶,是喜欢它的清香,而有的人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如今,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抹茶咖啡、甚至抹茶鸡尾酒、抹茶面膜等产品层出不穷,大街小巷的抹茶饮品店也越来越多,抹茶时代俨然到来。 抹茶能否持续成为市场红利?我们先喝杯抹茶喝再说!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图:吉普号小黑 参考资料:《吃茶养生记》《茶经》(沈冬梅<评注>编)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