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蔚:曼殊遗画的艰辛搜集

 昵称16627923 2019-04-17

作者注:这篇文字是《曼殊妙迹百帧》一书的《后记》,现题系新拟。                                         


这本画集的基础工作是由柳亚子柳无忌父子奠定的。他们在《苏曼殊全集》、《曼殊遗迹》两书里发表了多幅曼殊绘画,又在《曼殊余集》书稿中保存了一批珍贵的画作。还为后人提供了搜寻曼殊画作的许多线索。这册画集编辑过程中,无忌先生曾应允:在出版单位决定之后,他将为之撰写序言。不幸事未定,而无忌先生已驾鹤西归。在《曼殊妙迹百帧》出版之际,编者深深怀念氏父子,感恩他们为后人所做的工作。

由于年代已久,搜寻曼殊遗画曾经十分困难。

例如,编者从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中得知:创刊于民国元年7月20日的《中华民报》,附有“星期增刊”,曾载有苏曼殊画多幅,并有跋语,而为柳亚子的《曼殊全集》及《曼殊遗墨》所未收载。《中华民报》是当时一份颇有影响的报纸,应当是容易找到的。可是事实不然。许多图书馆没有此报的收藏。且《中华民报》有几种,找到的《中华民报》,有的却并非民国元年的。好不容易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找到1912年11月16日 ~  1913年2月28日的《中华民报》(不全),逐张翻阅,工作量是大的,但是查的结果,竟无一张“星期增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所藏1912年 ~ 1913年的《中华民报》,在8月31日、9月14日、10月5日,三次发现“明日增刊图画”的预告目录中,赫然列有“曼殊上人名画之一”,喜出望外,可是查到各自的“次日”,完全失望:根本没有画刊;倒是该馆所藏1912年7 ~ 11月的《中华民报图画》上有几幅画,可惜不是曼殊所作。国家图书馆藏有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原件所作的《中华民报》缩微胶卷,从中在9月14日、9月21日、9月28日、10月5日,四次查到增刊预告,同样赫然列有“曼殊上人名画之一”,在各自次日的版面上,并以大字醒目标出:“注意请看增刊”,但“增刊”本身却无影无踪。而该报因编辑目疾,从1912年10月2日起,此增刊即时断时续;11月16日起,更宣布“暂停”,直到1913年5月底,再未查出预告。费力不少,曼殊的画作究竟一幅也不曾觅得。

再如,1929年5月广州利工民织造厂出版之《精致特刊》创刊号说:“曼殊大师遗画不多,且均工细绢幅。此帧独用纸本,着墨淋漓,一脱常法。年前李根源搜印《曼殊画集》时,未有编入。今承哲夫印赠,片羽吉光,滋可宝耳。”这个线索,也是有根有据的,应当也是容易找到的。不料,《精致特刊》,在许多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图书馆、北大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以及广东云南江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的图书馆,均未查到。

这类年代比较远些的,固然难找,年代近的,也不见得易得。例如,编者从柳亚子诗作中,得知其亡友朱梁任有弟藏曼殊遗画,上世纪50年代,亚子先生曾以3万金购得,并曾为此感赋二绝。(见《磨剑室诗词集》1569 ~ 1570页。)为追寻此图,编者先后与老家人,包括其女柳无非(已故)、在南京理工大学工作的孙子柳光辽、在北京的孙媳大夫,并根据光辽提示,与苏州博物馆联系;又与主编氏文集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万冈先生,并根据氏指点,与江苏吴江柳亚子纪念馆李海珉江苏吴江市文化馆张明观南京下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建陵张末梅夫妻、上海市图书馆张继林诸先生,并据提示,与南京市晓庄学院美术系陈世强诸先生联系。除张继林先生处未得复信外,余均告以不知此画下落。与此同时,托友人分别在上海市图书馆、苏州博物馆查找,均无着落。现距氏购画不过半个世纪,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统天下,亦竟踪迹难觅如此!

遇到的人为困难也不少。编者力量有限,不可能亲自遍跑各地,有些地方只能发函给当地图书馆,请求帮助,却往往大碰其钉子。不少图书馆官僚主义,对读者帮助查阅资料的请求,置若罔闻;即使你想得到付费服务,也不得其门而入。例如,编者曾函请某著名图书馆帮助查找《精致特刊》,始终未获复信。还有的单位将全民所有制的财产据为单位私有,不允许外单位学人查寻(如某博物院图书馆),有的外单位的学人前去查找,则要缴纳很高的资料费(如某文学研究所古籍室每函收费竟高达50元之多),有的对外单位人员又只许阅读而不许复制(如某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凡此种种,既妨碍祖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给编者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其中的无奈与苦涩,无此种经历者,难以体会。

曼殊画作尚有不少今天仍有可能搜得者,其线索200余条列于书末,俾便有心人的搜寻。至望将来能够有一本更为完善的《曼殊画集》问世,使曼殊的这些人间少有的佳作永流世间,永为人民大众所享受。

本书的资料搜集工作,得到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云南图书馆、青海图书馆、甘肃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化宫图书馆、《光明日报》图书馆、中共中央马列著作编译局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日本帝国图书馆,《苏曼殊画册》编者香港朱少璋先生,以及黄冬元罗明扬路清枝吴春燕(以上四位《光明日报》记者)、魏宝元(《青海日报》记者)、马季春青海群众艺术馆摄影师)、李蓝(北京电视台记者)、李玉珍(国家图书馆)、美编李燕红、技术顾问李一峰等亲友的大力帮助;有关文,蒙友人贾明师光高敏诸先生为之翻译,谨致谢忱。

                               编者 2004年3月26日京南黄村

本书曾求拙作《珠海历史名人·苏曼殊》(珠海出版社2008)的责编、李向群副编审终校,蒙她做了认真细致的工作,特誌谢意。

编者2018年6月18日北京紫溪水岸

——



  编者李蔚(1932 –   ),男,族,陕西省杨凌区建子沟人。长期从事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的编辑记者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35周年、45周年时,青海省委、省政府均曾颁发奖状。系《光明日报》先进工作者,并曾获《光明日报》“特别奖”。主要著作:《周恩来和知识分子》(人民出版社1985)、《苏曼殊评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台湾国际村书店繁体字版易名《苏曼殊传奇》1993)、《诗苑珍品璇玑图》(东方出版社1996)、《唐太宗诞生地诗文注释历史大事记》(香港亚洲中辉联合出版公司2004)、《珠海历史名人·苏曼殊》(珠海出版社2008)、《中国专制文化的一个标本——孟子节文研究》(北京中辉天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1992年离休。主持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部、青海电视台、《光明日报》青海记者站工作30年。曾用名:李平严瑾苏渭红叶电子邮箱:1224260320@qq.com;   liwei9603@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