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带一路·名城——佩特拉

 陆一2 2019-04-17

地名由来

  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为“塞拉”, 意义也是岩石,即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但也有学者认为《旧 约全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佩特拉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这是源于 19 世纪的英国诗人 J.W. 柏根的一首诗:“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 历史的一半”。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区位

  佩特拉是约旦历史古城,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 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佩特拉位于约旦首都安曼南 250 千米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阿卡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古代曾为重要 的商路中心,厄多姆国的都城。1812 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 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为约旦旅游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历史

  佩特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这里曾是古代纳巴泰(也有译为“纳 巴泰”)人建立的厄多姆王国都城。公元前 6 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的部落控制了约旦阿拉伯干河(意为一年中某段时间内河水泛滥的沟壑)的 东部,纳巴泰人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 大约公元前 312 年,纳巴泰人(古代阿拉伯部落)在此定居。在他们建造的 众多安居地中,尤以首都佩特拉最为突出,这是亚喀巴与死海间的一片长峡谷区域。由于控制了重要的贸易通道,纳巴泰人变得强大而富有。公元前 80年至前 65 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 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 公元 106 年,古罗马人接管佩特拉以后,佩特拉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由于海上运输的发展以及贸易线路的改变,到了公元 3 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其重要性大为削弱。公元 4 世纪佩特拉沦为拜占庭(或 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这期间,它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 7 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 迅速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带。伊斯兰帝国日趋强大,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11 世纪 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该地一个多世纪。13 世纪末,埃及 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1812 年,佩特拉被一个名叫约翰.伯克哈特的瑞士探险者重新发现。到了 20 世纪,佩特拉成为旅游胜地,同时也成为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985 年佩特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

  佩特拉的地理位置极其神秘并很特殊,它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 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 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 1.5 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 折,险峻幽深,道路覆盖着卵石。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 的名称由此而来。

文化

  佩特拉古城反映了纳巴泰王国 500 年繁荣时期的历史,古城多数建筑保 留了古罗马宫殿式的风格,表明古纳巴泰人曾受到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从古城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古纳巴泰文明,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古罗马 文化,是古罗马文明研究的重要参考。公元 3 世纪以后,佩特拉城逐渐趋向衰落,之后古城湮没了 1000 多年。

  佩城现有 100 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里,他们就是纳巴泰人的 后裔,保持着祖先的习俗,身穿阿拉伯长袍,头缠红色带条纹头巾,妇女蒙着面纱。

旅游

  佩特拉被世人称为古文明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无疑是约旦境内最有价值 的瑰宝,也是最热门的观光景点。为了保护现为世界遗产的佩特拉,所有旅 游设施都集中在佩特拉入口处附近的小镇威地穆萨。

  佩特拉古城被誉为在“岩石中建造的城市”,几乎整座城市都靠人工在悬 崖峭壁上一斧一凿建造而成。由于这里的山体岩石主要是赤褐色砂岩,每当 旭日东升或夕阳西斜,光线交织渲染,整座古城仿佛披上一件玫瑰色的纱衣,美轮美奂,“玫瑰之城”由此而来。

  早晨与傍晚,是观赏佩特拉风景的最佳时候。当阳光在多彩的岩石上洒 下一层暖色调时,人们仿佛回到 1812 年瑞士探险家伯克哈特发现它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古老久远。夜间参观时,古城的蛇道至卡兹尼,点起近万支蜡 烛,四周是贝都因传统音乐,你仿佛触摸到了佩特拉古时的生活,让人难以 忘怀。

  佩特拉的遗迹有纳巴泰墓冢群、神庙、祭坛、城市,以及罗马驿道、剧 场、教堂、军营等,最引人遐想的还是名为“法老王宝藏”的一座罗马科林 斯式神殿。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 1.5 千米的狭窄峡谷通道。峡谷最宽处约 7 米,最窄处仅 2 米左右,两侧雕琢有洞窟、岩墓等。在峡谷中不仅有古罗马人修建 的驿道,也有佩特拉原住民纳巴泰人的神龛朵夏拉之石。靠近甬道末端,就是佩特拉最壮观的遗迹艾尔卡兹尼宝库,这座宝库是古代最宏伟的遗迹之一, 完全由山壁实心的岩块雕刻而成。

  卡兹尼神殿是《最后的十字军战士》里秘藏耶稣圣杯的地方,雕刻精美 的廊柱和拱顶让人惊叹古人的奢华。据说这里是当时国王停放棺木的地方, 曾收藏过很多金银珠宝。

  从卡兹尼神庙往里走,可以看到打扮得花花绿绿的骆驼、白色的阿拉伯 马和身穿传统服装的阿拉伯小贩。那些墓冢群、神庙、祭坛、罗马驿道、剧 场、教堂、军营等,因着 2000 年的风霜而神秘莫测。从卡兹尼神庙向右,峡谷变得开阔,两边的岩壁上开凿了许多墓室,雕塑十分精致。再向前,是依山而建的古罗马露天剧场,阶梯就有三四十层。 整个剧场依山凿成,共 34 排,拥有可容纳 6000 名观众的阶梯形座位,舞台 用巨石铺砌,声音可以清楚传到最后一排席位,周围则有四根粗大的石头圆 柱。现今许多支撑了雄伟华厦的石柱早已倒塌,但柱上的雕刻依然美轮美奂。

  剧场后面有一片开阔地,城市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 室和住宅等。还有从岩石中开凿出来的水渠。在东北部的山岩上开凿有石窟, 其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是历代国王的陵墓。现设有佩特拉石窟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该处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

  沿着剧场往西北,是曾经无比辉煌的古罗马大道。罗马人占领这里后, 在石板路两边立起了两排石柱,还建造了石头的拱门。从拱门前行不远,是 一座巨大的石窟宫殿遗址——“女儿宫”。据说是奈巴特国王为埃及法老的一位爱哭的公主所建。“女儿宫”的残墙至今依然耸立在这遭遇过多次地震的土 地上。垒墙的石砖被大小交错地堆砌。中间放了些木头作夹层,以此减轻了 石头间的摩擦碰撞,增加了弹性,所以才能历千年而不倒。

  修道院是佩特拉规模仅次于卡兹尼神庙的建筑,是那霸田人沿山劈凿而 成的一座神殿或皇家墓室,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被作为修道院,正面宽 50 米,高 45 米,前面有 8 根巨大石柱,是佩特拉最大的石凿建筑。为方便游客住宿,佩特拉古城外的威地穆萨城镇及邻近地区,专门为预算不同的游客提供各种住宿选择,其中包括高级的四星和五星级酒店。 当地旅馆中有各国风味的餐厅,城镇内有数家供应传统菜肴的餐厅,也有几家快餐店。佩特拉古城中有各种各样的酒吧,很多就开在古老岩洞里。 在佩特拉购物也比较方便,巴特风格的陶器、银制品及串珠饰品,这些商品大都是出自当地贝都因人之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