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早先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好像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孩子上学了,就应该是学校的事,因此不上心,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造成家长对家庭教育不上心呢?是不懂还是不参与?我觉得只要归结与以下几点: 第一,与父母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程度的高低有关。 很明显,我发现父母双方受过高等教育的,接受文化程度越高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上心;那些自身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是抱无所谓的态度。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一般都从事医生,律师,银行,老师等等高级白领阶层行业,他们知识教育的受益者,深知教育对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从小便非常重视。反之,那些不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从小就任由孩子自然发展。所以说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第二,父母工作过于忙碌,无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很多孩子的父母双方都非常忙于工作时,特别是早上急匆匆送孩子去学校,转身急忙踩点进公司。白天在公司忙碌了一整天,晚上接孩子放学,然后准备晚饭。整天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精力更是处于一种透支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父母根本无暇过多顾及孩子的教育,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多见。所以说这种情况下,并非父母不愿意参与孩子的教育,而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但是建议父母适当调整一下生活节奏,尽量多关注孩子的教育,毕竟一旦错过便遗憾终生! 建议多听听兰海说成长的课程,兰海说成长的早期扶养与教育观点很实用,尤其是:“时效期、早教育、六岁前、第一次”的观念,非常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