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惊人结论:“丝绸之路”起源在无锡

 领巾工作室 2019-04-17

新华报业网

2010-06-30 12:34

新华报业网讯 “丝绸之路”的研究至今汗牛充栋,但从未有人研究“源中之源”,即谁给“丝绸之路”提供丝绸。丝绸之路,源自何方?带着这一疑问,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的文化学者经过多年研究,于昨天正式大胆披露:“丝绸之路”的源头在无锡。

丝绸之路源自何方?新丝路研究由此开启

对于丝路的概念,一般认为是在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由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历来对于丝路起源的印象是: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走向世界各地。丝路自长安起始,但长安作为京都皇城,只是丝绸集散中心,而并非丝绸生产中心,那么,是谁在默默奉献,为“长安丝路”不断提供丝绸呢?连接“长安丝路”的丝路源头又在何方?

2008年6月,非营利民间文化研究机构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就此主题追本溯源,经过多方考证研究,最终提出了“泰伯丝路”说。

无锡发现数千年前“蚕宝宝”?考古物证有新解释

无锡至德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炳伟告诉记者,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古典文献,均可证实东南沿海先吴大地是中华蚕桑丝绸的发源地。而“无锡作为泰伯奔吴重点开发的中心都城,无锡的丝绸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但遗憾的是,无锡周边地区,诸如嵊州小黄山、宁波河姆渡、湖州钱山漾、吴县梅堰、金坛三星村等均有与蚕桑丝绸有关的工具、实物,以及刻有蚕形器皿等文物出土,吴地上万年的光辉丝史得以佐证。然而,无锡身为吴地最主要的中心都城,却长期不见有关蚕丝文物出土。

作为考古爱好者,曾协助无锡鸿山邱承墩吴越贵族大墓发掘工作的陈万康,近期又查阅、复核了有关考古资料,终于有所发现。一只4400年前的良渚贯耳壶之纹饰,终于让无锡发现了自己的“蚕宝宝”。

陈万康告诉记者,在邱承墩的良渚文化层中,出土了高挑形和矮胖形两件黑陶壶(现在南京博物院),壶身均有刻纹,当时的考古简报上描述为蛇纹,但陈万康有着不同看法。他仔细分析后认为:矮胖形的蛇壶,其蛇形清晰可辨,蛇头圆胖,右中蛇尾尖尖,细鳞布身。但高挑形的壶,粗细均一,环纹布身,是蚕不是蛇。而且四排20条C状体,有的首尾相接,有的盘成C形,粗细一致,斜线如蚕节,恰似幼、中龄的蚕宝。而充作底纹的小C形,不像水纹,倒像养蚕的竹匾纹。腹部的虺纹,更形似成茧后的蚕蛹。由此他提出:“一墓同出的刻纹壶,画法各异,良渚人画的,就是一蚕一蛇。高挑的供蚕神,是蚕壶,矮胖的供蛇神,这样解释,似乎与良渚人的信仰更合拍些。”

据悉,鸿山地区一直有养蚕历史,并将泰伯之妻姜姐奉为“蚕娘”。至今在鸿山铁山寺还供奉着“蚕娘”的塑像。

“泰伯丝路”早于“长安丝路”?丝路之源线路图绘就

至德国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潜心搜集了大量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和资料,沿着丝绸之路的“丝源、绸源、路源”三源来破解“源”题――“长安丝路”只是“泰伯丝路”之后的发展与延伸。

“上述良渚黑陶壶的组图为我们传递了至少4400年前吴地先民蚕桑丝绸的相关信息。”吴炳伟介绍道,当时已经普遍养蚕,养蚕产茧已成相当规模。由此证明夷蛮不蛮,在泰伯奔吴1000多年前,吴地已有光辉灿烂的丝绸文化,比起中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但4500年前的一场持续的特大洪灾,摧毁了先民的文明家园,先民南下北上逃难,东渡西进,蚕桑丝绸技艺也随着先民流亡而传之四面八方。大禹治水,吴地文化再度繁荣。距今3500年前,吴地再度水患,先民再次大流亡,将吴地丝绸、稻作、制玉等先进文化再次流传海内外,使中原文明后来居上。直至泰伯奔吴,将中原后来居上的先进文化再度带回吴地,同时率先开发丝绸之路,开辟了万古锦绣江南。

新发现大家怎么看?国内外一批专家高度认可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中外一批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文史专家吴开诚教授不吝赞美:“功劳之大,简直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提并论!”

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王晨研究员表示:“这个课题太有挑战性了。以前从没想到吴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地区。无锡的研究,揭示了吴地先民的伟大贡献。”并题词“丝绸之路,源自吴域”。

浙江理工大学由百年老校浙江丝绸工学院改名而来,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副院长葛建纲教授评价说:“你们以泰伯奔吴为切入点,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千古难题,迎刃而解。”

哈萨克斯坦大学马克洛夫斯教授表示,“我们坚信丝绸之路的源头是在无锡的提议。这是一个新的发现,全世界的学术界将去重新研究和改写。”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汤姆博士也感叹:“你们改写了原丝绸之路的历史,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历史意义”。

面对各种赞誉,钱志财院长表示:这一结论肯定会引来多方争议,但学术欢迎百家争鸣,这样只会对课题的完善更有价值。

(晚报记者林洁洁 通讯员陈万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