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江八景溯源|张怡文

 谦谦书生 2019-04-17

作者: 张怡文,涟源人,现居邵阳。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博客“潜水中的鱼”,致谢)

八景,我国古代约定俗成的一种风物景观,也是人文文化的一种历史体现。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著名的“卢沟晓月”就是燕京八景之一。湖南也有个潇湘八景,而我们涟源除了“蓝田八景”外,还有“三甲八景”、“温江八景”。上次写的温江水,有读者虎哥留言了温江八景的诗。

诗云:

东西两泉似龙睛,

碧水分开虎马身。

千年古桥雄风在,

牛皮幽洞峰中存。

砚池笔架江边摆,

杨柳沙滩留故人。

赤仙狂醉误来此,

堵江高阁定乾坤。

温江源出安平镇四古的铁子山,流经27公里至湖泉的石门汇入涟水。经马头山地段时又有东、西两股温泉水注入,水温陡增,故叫温江。东西两大温泉所在地称温江村,山水毓秀,风光旖旎。东西温泉与临江笔架山、温江桥、杨柳洲、峡山口、仙人迹、连青阁,合称温江八景。

配图来自冬树丫朋友圈,致谢。

温泉有东西两处。据《通志》记载:泉有两源,东源出石山塘,西源出钟家坳,东西相对,同注温江,常清。上午东源略涨,冲过西,下午西源略涨,冲过东。远望水气如烟雾缭绕,水中多鱼,色黑味美。

这种景色现在已看不到了,东西温井都建成了自来水厂。水厂旁都有一小湖,东温井水厂大门柱上的对联倒是引人注目:

东成西就宏开竣业,

碧水温泉远誉三湘。

江边有一大石,上突三岐,均呈锥状似笔架。相传李白和一仙人曾游比地,李白见此美景,诗兴大发,欣然写道:

温江好似御花园,

巧山细水更缠绵。

一条玉带飘然去,

两座雄峰入九天。

李白写罢随手把笔放在江边一石上,仙人为纪念他们的友谊,用手一指,把石头变成笔架,这就是今天的“临江笔架”。后来温江村文人辈出,当地人坚信就是此灵秀所赐。

隋朝时温江上有一座浮桥,有一年巧匠李春到此地,正逢大雨滂沱,河水猛涨,有一年轻孕妇着急过河,一个大浪打来,连人带桥淹没在水中。李春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经他设计建成了一座美观坚固的石拱桥。四只大石狮分踞桥头两旁,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桥边压石齐整平滑,可供游人代椅,桥下碧波荡漾,倒映桥影,波动影斜,如遇月夜,天上月,水中月,辉映成趣,别具风韵。

桥下游半里有一沙洲,名杨柳洲,宽约十亩,古柳成荫,芳草萋萋,暮春时节洲上柳枝飘拂,垅上油菜金黄,和风吹拂,香气扑鼻,蝶舞燕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循江而下一里,江面转窄。夹岸高峰对峙,古木参天,浓荫蔽日。远望苍苍林海,不知下有烟波,故名峡山口。“两山都欲过江来,争夺烟波一线开”,就是对此的如实写照。 峡山口有一巨石,上有清晰的巨人足迹,称仙人迹。

河对岸的石马山上有一天然溶洞,名仙人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牛皮洞。相传常有仙人去下棋,洞内怪石嶙峋,石乳晶莹,别有洞天。洞底有阴河,投石而下,良久方闻叮咚之声。常有探险猎奇者慕名而来。

     

江右有山曰老虎寨,山崖高处翼然一楼耸立,乃“连青阁”,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饰有奎星等精美图案。檐悬风铃,随风摇荡,其声悠扬。有联云:

连日总辛勤,虽直上九霄,何愁不到。

青年须发奋,便雄飞万里,哪怕无成。

“连青阁”阁内宽敞明亮,据说曾是名家学者讲课之地。

冬树丫

温江八景有水有山,有桥有洲,有故事亦有传说。正逢阳春三月,又值柳絮纷飞,垅上花开之时,探遗访幽正当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