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见面礼】可领取写作大礼包 文/苏乐 图/网络 作家余华曾经说过,写作只有一个秘籍——写。 余华是个牙医,却成为在文坛上颇有造诣的作家,他的写作秘籍就是凭借大量的练习,日益精进。 许多写作新人在开始练习时,总是着迷于提前做功课,比如买一大堆书来看,或者报各种各样的写作班,以为做了充足的准备就万无一失。 可你会发现,即便你做了无数功课,依然无法直接提升写作能力,写作的水到底多深,也只有你自己真正尝试了才知道。 知道了写作需要实打实的锻炼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大量写作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日更成为写作圈的一种风潮,尤其在简书发起了日更活动之后,许多人纷纷加入阵营,更有甚者把日更当成一种殊荣。 日更到底值不值得提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但我认为,日更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每天发表文章,而在于养成每天练笔的习惯,培养写作手感,最终触发熟能生巧的表达效果。 因此,如果时间允许,而你又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时,日更也不失为一个绝佳选择。 可是精力不够,又怕很快掏空自己的情况下,也可以放弃日更。 不管你是周更还是日更,目的都是为了用大量的输出来倒逼输入,从而实现量变促进质变的结果。 开始写作时,看着自己稚嫩的文笔和不成气候的作品,难免感到沮丧,但我们也应该清楚,任何大咖都是从小白进化过来的。 在写作初期,我们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只是他们写得多了,慢慢就跟别人拉开了距离,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写作高手。 比如,我们熟知的小说作家村上春树,写了无数部作品,经典代表作就有五部长篇小说。 假设一本书按照10万字来算,那么他至少也写了50万字,如果再加上短篇作品和零散的文章,恐怕也不低于百万字吧。 大量的写作是成为作家的秘籍,写作没有特殊捷径,唯有日复一日的练习可以巩固写作基本功,并不断锤炼写作风格,最终写出令人叹服的作品。 第二,模仿着写在进行写作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小白作者都有一个通病,写作有些闭门造车,从来不研究其他优秀文章,一个劲地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停滞不前。 这样做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既不明白好文章的标准,又看不出文章存在的问题。 这样一来,写再多的作品也只是在重复以往的风格,并没有加入新的元素,没有思维的碰撞,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比较平庸。 我曾经研究过很多大咖是怎么写作的,结果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会分析高手怎么写作,然后不断向对方学习。 虽然未必会写出百分百完美的作品,但可以使自己的文章趋于完善。 因此,写作的路上,要善于找到参照物。 这个参照物就是优秀文章,不断阅读和分析优秀作品,也可以让我们总结出一些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模式中,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优质文章来看,并且仔细拆解,别人怎么起标题,怎么搭建结构,怎么列举例子呼应主题,怎么论述支撑观点。 通过这样“庖丁解牛”一般地剖析,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举个例子,很多人都喜欢看咪蒙的文章,即便你不认可她,但咪蒙依然是写作圈值得学习的对象。 她的标题总能快速点燃我们点击的欲望。 如,七夕节,我在民政局排队离婚,在七夕节这样一片粉色的节日里,忽然看到这么反差的标题,你不好奇吗? 其次,她的短平快表达也是我们可以重点研究的。 通过学习和模仿别人做得成功的地方,是提升写作能力最快的方式。 第三,结合数据来写写作高手都有数据思维,他们懂得不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写作中的优劣势,并从数据中挖掘到值得利用的有效信息。 比如,刚开始在公众号写作时,我写作的方向比较随心所欲,写了一段时间后,我做了一次数据分析,看看哪些选题比较受欢迎,哪些选题无人问津。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想当然的心理,认为这篇文章发表出来肯定数据不错,但事实往往偏离我们的设想。 有时候精心准备的文章,点赞评论少之又少,有时候随便写的文章,出来的数据却好到爆炸。 用我们的主观猜想去写作肯定不行,用户的爱好需要我们用心观察。 而数据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经过数据的比对和分析,用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心里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以后做选题就往用户的爱好上去靠拢。 这样就能保证有一个不错的阅读量,同时也可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种数据思维还可以运用到模仿高手的写作中,比如有个作者写了一篇文章爆了,你正好跟他是属于一个领域的。 那么你就可以直接运用这篇文章的选题,用新的角度,新的标题,新的素材切入,一样可以打造出爆文。 打个比方,有人写了一篇关于沟通的文章爆了,但她写的是情感沟通,那么你就可以写别的角度,假设你是职场领域的,那你完全可以写职场沟通。 这样就避免了抄袭的嫌疑,而且更有新意,又能保持内容的垂直性,只要素材丰富,切入角度新颖一点,花点心思写几个金句,也很容易变成爆文。 斯蒂芬·金 在《写作这回事》说, 你可以写,你该去写,而且如果你足够勇敢,开始写了,你要坚持写下去。 写作是一门手艺,越是锻炼越是娴熟,挖空心思到处找方法,不如踏踏实实写作。 写得多了,在失败中不断得出经验教训,总有一天你也会找到自己的一套独门方法。 作者:苏乐,前500强企业文案策划,爆文作者,富书,樊登读书,卡娃微卡特约作者,青云计划得奖者,一对一写作培训师,专注分享写作干货,公众号/简书/头条号:苏乐爱写作。 扫码回复见面礼得写作礼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