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关于摄影后期的重要性,好机友摄影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都强调过, 调色是后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网络上您看到的那些视觉大片基本上都要经过调色处理。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在Camera raw中有两个选项没有设置好,会让调色效果大打折扣? 与调色效果息息相关的这两个设置就是色域和色深,而今天这篇文章,好机友摄影就和您好好聊一聊什么是色域和色深,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调色效果的。 目录 一.认识色域和色深 二.色域与色深在后期处理时的作用 三.色域与色深设置方法 一.认识色域和色深 先向各位摄友讲解一下什么是色域,什么是色深。 1、认识摄影后期中的色域 色域又称为色彩空间,即所能包含的色彩范围,通俗地讲就是能显示出多少种颜色。在图片处理领域,一般为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和CMYK。 每种色域的色彩范围是不同的,范围越大、能显示出的色彩种类就越多,而它们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可以看到ProPhoto RGB的色域是最广的,并与Adobe RGB和sRGB呈完全涵盖的状态。虽然CMYK色彩范围最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没有被sRGB完全包含,而CMYK又是印刷所采用的色域,所以在打印照片时,会有一定的偏色现象。 如果想了解更多、更全面摄影技巧,推荐您阅读雷波老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入门轻松拍出好照片》一书。 2、认识显示设备中的色域 色域还是那个色域,依旧是代表色彩范围,但在显示设备中的色域与后期中的色域一个是可以显示出的色彩,一个是可以被记录的色彩。 怎么去理解呢?就好比你用后期处理一张Adobe RGB 色彩空间的照片,但是你的显示器的色域为sRGB,所以你所看到的色彩就是sRGB色域所显示的效果,而不是Adobe RGB色域的效果。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专业摄影领域,对显示器的色域要求会较高,它们的价格也会较贵,重要原因就是显示色域广。 比如一个显示设备的色域是80%sRGB,言下之意就是该显示设备能显示的色彩范围,在该sRGB空间范围内占80%的面积。常见的色域标准有三种,NTSC、sRGB、Adobe RGB。 不看说明书,快速玩转相机出大片!匹配47款相机、5380分钟原创视频 淘宝搜索“好机友摄影”或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NTSC色域是NTSC电视标准下的色彩空间。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他们所推出的NTSC电视标准是一套广播电视传输协议,较多地被运用在电视行业。 sRGB是惠普和微软在1996年共同创造的色彩空间,也是目前Windows系统和众多原生软件默认支持的色彩空间。 Adobe RGB是专业软件生产商Adobe在1998年推出的色彩空间。Adobe RGB相比sRGB囊括的色彩范围更广,受到设计师的青睐,因此在专业的摄影和后期领域被广泛使用。 我们平时上网、看视频、看图片,在电脑、手机上的显示所用的色域标准都为sRGB,所谓的广色域AdobeRGB、以及NTSC色域只应用于专业领域,即使你使用一块100%NTSC色域/AdobeRGB的屏幕用这个设备来上网,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从sRGB色域投射到NTSC/AdobeRGB色域上的内容。 绝大多数系统的色域都是由于很难生成单色(单波长)的光线所导致的。最好的接近单色光的技术就是激光,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这种方法过于昂贵,不太现实。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成本进一步降低,这种方法也逐渐有所应用。 3、认识色深 在图像中,各像素的颜色信息是用二进制位数来描述的。颜色位深度就是指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二进制位数,图像的颜色位深度直接影响它能支持的颜色数。如果用a来表示像素的颜色位深度,那么每个像素能够支持的颜色数为2的a次方。 图像的颜色位深度通常有1位、4位、8位、16位和24位之分。在1位图像中,每个像素只能是黑色或白色;若颜色位深度为24位,则支持的颜色数目达1 677万种,通常称其为真彩色。 而我们的RGB图像,是由红绿蓝三个通道组成的。 所以8位/通道的色深下,我们可以表示 2^8*2^8*2^8=16777216种颜色。 而16位/通道的色深下,我们可以表示 2^16*2^16*2^16=280万亿种颜色。 所以要区别色域和色深的概念,只需要记住这两句话就可以了:色彩空间决定了哪些颜色可以被表示,也就是颜色的种类;色彩深度决定了色彩间的过渡和变化有多细腻。色彩空间是范围,色彩深度是精度。 二.色域和色深对后期调色的影响 在上文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图片处理中的色域通常使用ProPhoto RGB、Adobe RGB、sRGB和CMYK。其中ProPhoto RGB的色域最广。而色深,则可以选择8位/通道或者16位/通道。 但我们也强调了,在大部分的显示设备以及网络程式都只支持8位的sRGB。 那么我们是不是直接处理8位的sRGB图片就可以了呢?毕竟设置高了也没用,最终还是要输出8位的sRGB图片。其实不然,下面就向大家解释原因。 1、色域设置对后期的影响 首先,如果我们在后期处理时直接处理8位sRGB的图片,那么在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会对画面造成损失。 而最后转换8位sRGB,只在最后一步有精度损失。下面用类比和假设的方式举两个例子: 色彩空间是颜色范围,假设sRGB能表示1-10000数值的这1万种颜色,ProPhoto可以表示1-20000的2万种颜色。 如果我们有一个Raw文件,里面有一个图片包含11000种颜色,在PS中我进行调色,颜色数值先+5000,再-8000。 来用第一种方法,由于一开始就转换了sRGB,所以Raw中11000种颜色,现在只能保存为10000种。 调色+5000,由于色彩已经到sRGB的极限,所以仍然还是10000。调色-8000,最后我们只得到了2000种颜色的图片。 再来看看第二种方法,Raw格式照片以ProPhoto解析,所以11000种颜色原封不动的进入PS。 调色+5000,仍然在20000范围内,得到16000种颜色。调色-8000,得到8000种颜色。 最后一步是ProPhoto转sRGB,所有数值超过10000的颜色都会被强制变为10000。而8000没有超过,所以输出的就是我们最终得到的那8000种颜色。 上面这个例子虽然极端,并且不是那么的严谨。但是依然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越晚转换sRGB,后期时色彩越准确,那么调色后的效果也会更好。 2、色深设置对后期的影响 再来看看色深设置对后期有何影响。色深是颜色表达的精度。我们用类比的方式,假设8位色深的精度只到整数位,16位色深可以精确到一位小数。那么我们如果把一个Raw中1.4数值的颜色,后期调色再增加1.4。 方法1由于第一步就转换为8位,所以1.4变成1,后面调色+1.4也变成+1,最后得到2(和精确值2.8差了0.8)。 方法2是前面一直保持16位色深,所以1.4+1.4=2.8,最后一步转换为8位,2.8取近似整数为3(和精确值2.8差了0.2)。同样的,越晚转换8位色深,后期时处理精度越高。 上面是两个理论上的简单对比,为了让实际印证是不是越晚转换8位sRGB越好,我们对同一张照片进行了一下的对比。 3、实例对比 首先,我们直接将RAW格式的图片转换为8位sRGB进行处理: 然后,通过调整色阶输出值为 120 140,降低其对比度至接近灰色: 点击“确定“后,再次利用色阶工具,将输入值调整为 120 140 来还原画面色彩: 释放照片美感,将照片变成为作品!300个案例、5950分钟原创视频 淘宝搜索“好机友摄影”或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得到的图片,其天空、水面都出现了明显的色彩断层:【在网络上您看到的那些视觉大片基本上都要经过调色处理。但你有没有想过】 那么如果先按照ProPhoto 16位进行处理,最后再转8位sRGB呢?首先调整好设置以ProPhoto 16位打开: 然后依旧是调整色阶输出: 再用过色阶恢复色彩: 得到下图: 可以看到,天空与水面不再出现色彩断层,并几乎完美还原了色彩。所以无论是从理论分析,还是从实际后期的效果,后期时先用16位ProPhoto处理,在最后输出时再转换为8位sRGB,效果更好。 三.色域和色深设置方法 1、相机设置 如果想使用16位 ProPhoto色彩格式打开图片,首先要确保您拍摄的是RAW格式的图片。如果是jpeg,那么本身就已经是8位RGB色彩格式图片了,无法以其他色彩格式进行编辑。 2、后期软件设置 首先,我们用Camera Raw (下文简称为acr)打开raw格式图片,点击界面下方的图片信息: 在弹出的界面中,就可以设置色域和色深了: 然后在导出JPEG格式时,如果用于网络分享,一般采用文件——导出——导出为选项: 在弹出的界面中选择jpeg格式后,一定将界面右下角的“转换为sRGB“和“嵌入颜色配置文件“进行勾选。 接下来就大功告成了!您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raw格式照片所记录的色彩信息进行后期处理了,并且在调色结束后也可得到最细腻的色彩显示。 赶紧看看自己是不是设置的吧,不要因为设置影响了后期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