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史、理论、资料:人文社科论文写作的三驾马车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4-17

一篇文章的核心点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文章的题目,一个是文章的框架和思路的构成

关于如何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题目,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网上都有了很多的经典之论。今天本文所谈着眼于另外一个问题即文章思路和框架的形成。相信这一问题也是很多人在写小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头疼的地方,在自己选择一个论文题目之后,如何完成这篇文章就是接下来的“老大难”问题了,尤其是一些看似以往写的较少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能想到的大概还是“背景——过程——影响”的三段论。

但是当我们到硕士甚至博士的层次以后,文章呈现出来的如果还是这样的三段论,那未免彰显的水平就太低了。那么,如何形成一个“有价值”和“有新意”的文章思路和框架呢?我认为可以从学术史、理论和资料三个方面入手。

学术史永远是一支利刃

以历史学为例,在今天选择一个以往没有人研究的题目几乎是不太可能了,更多的情况还是以往有一些研究,而且在具体问题上可能研究的人较少,但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也是老问题了。

因此,学术史的功夫下的多大将决定论文框架形成的价值。在确定论文题目以后,要针对题目和题目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学术史的检索和整理,而后认真阅读相关著作。

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呢?第一,他论述的问题都包括哪些内容?第二,他所解决的大的“问题意识”是什么?关注前者的目的在于明确作者在论述某个问题时他想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中心论题是什么关系?关注后者的目的在于明确作者通过论述这个“小问题”最后指向的是哪个“大问题”。因此,如果能够这样观察下来,相信就能够对一部著作的相关情况了解的透彻了。

广告

那么有一个疑问在于:这些著作和我要写的论文有什么关系吗?

首先,我们要求选取的著作是和所写论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不能是完全无关的;第二,因此在阅读学术史著作时,他们所想问题的角度和自己所写论文是相通的,因此可以从想问题的角度上学习和借鉴。因此,通过学术史的梳理,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标。首先在于明确自身研究问题的内容,其次则可以明确自身所研究的问题在学术史中的位置。

以上所说是一种直接的办法,如果有时间的话,还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以历史学为例,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很多研究的问题都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要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等,甚至可以包括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当然,文科生可能在阅读时比较困难,但是在一些方法论的表述上还是可以阅读的,这部分的内容在阅读的时候要“快”不要“慢”。

因此,学术史的阅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我们可以自己研究的问题为核心并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不过我们要记住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自己的研究课题,所有的阅读问题一定要围绕这个问题,如何运用到自己的问题里是我们阅读时需要着重考虑的。

理论视角的切入

当前历史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它学科的视角进入历史学的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科学理论的介入。一个理论包含着很多重要的问题。因此,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对理论当中所包含的相关内容也可以纳入到自己的思考当中。另外,在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最好能够学习和掌握多重理论,并从理论的交锋中得到认识。这一点可以从著名学者黄宗智教授的研究中看到。黄老师的研究注重经验证据和理论的结合,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切入,从而抓住问题的要害,值得我们学习。

理论视角的切入和学术史的阅读一样,都要尽可能地扩大读书范围,另一方面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梳理理论的主要观点,而且在阅读一些不熟悉的学科理论时可以借助一些研究性的论文去阅读,如《实践感》这部书是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但是也是非常难读的一部书,幸运的是,社会学中有很多关于这部书的评论甚至有出版专门的导读的书,这些书都可以帮助我们熟悉理论的阅读。

理论的阅读最厉害的地方是能够帮助我们找寻概念,以历史学为例,我们最擅长的是经验证据的收集,但是再进一步,如果我们能够使用一些很好的概念去概括经验材料,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会更上一层楼。著名学者王汎森曾谈到过,这样的概念不能在自己的学科里寻找,而要在其他学科找到,如果有这些理论的学习,那么文章的水平相信能够更上一层楼。

资料的整理和阅读

最后一个问题是资料的整理和阅读。对于历史学来说,资料的整理是我们最擅长的,同时也是最需要加强的。对资料的整理有很多形式,如大事记,资料长编,我想这并没有一定之规,还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而定。如果一篇文章对时间性要求比较严,那么,资料长编就能起到很好的梳理作用。但是如果文章是一个专题性的文章,那么资料长编起到的作用就不是很大的。

与资料的整理相比,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资料的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时代来临,大数据的时代所引发的资料革命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在网络上存储资料的资料有很多,如微盘,网盘,硬盘,应该说几乎每一个研究者都坐拥几百G的资料,那么真正这个时候资料还是一个学者成功的决定因素吗?我想不一定,那么我们如何对待资料呢?我的意见是对资料要进行区分和判断首先要把最基本和最基础的资料拿出来,如果无法判断什么是最基础的,那就把内容包含最丰富的资料拿出来,然后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的进行阅读,这类资料往往会包含多种多样的内容,无论你做什么具体的题目,这个资料都能派上用场。

另一个选择资料的方法就是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书目,所谓经典书目一定是大家都认可的书目,这些书目之所以经典就是无论在选题、材料、构思等方面都是值得学习的。因此我们可以去看这些大师看过的书,看过的材料,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也是我的一个经验之谈,这样就不会被一些二流、三流的书浪费时间。

综上,我认为学术史的阅读、理论的学习、资料的阅读是历史学论文写作的三驾马车,既然是“三驾马车”,那么这三个方面就是一体的,而不是分开的,有的可能会说没有理论的学习也可以写论文,这话本没有错,但是理论的学习无疑能够帮助我们写出更高水平的论文,本文所谈的内容更多不是从理论上着眼的,更多基于本人平时写作和学习的经验。

其实综合来看,我相信这三驾马车不仅是历史学理论所要求的,也是其他社会科学所需要的,接下来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践的问题了。

本文来源于募格课堂公众号,作者:心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