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平安健康网 作者: 2010-1-14 336*280 ads 摘要: 辨证分析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辨证论治[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
足癣是发生于足部的癣。古医籍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等,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本病西医也称之为足癣。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下注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证见]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证即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继发感染者)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合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薢、泽泻各15克,龙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克,山栀子、木通各9克,金银花、生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2~15克(后下)。湿毒较重者加土茯苓30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