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检出率很高,谈谈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被潘氏细胞、肠型杯状细胞以及吸收细胞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状态。 按照化生细胞的病理形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以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按照化生细胞表达小肠酶的种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以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 新近研究表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我国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率为23.6%。小肠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良性胃病中的检出率达57.8%,大肠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在良性胃病中的检出率较低,但在肠型胃癌癌旁组织中的检出率高达88.2%。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其发生涉及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肥胖以及吸烟、饮食、遗传等多种因素。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男性、年龄>40岁和有胃癌家族史者,应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指导其减肥、戒烟酒、避免高盐和烟熏食品、多食新鲜蔬果。 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和胃黏膜活检,一旦发现胃黏膜病变进展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应及时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者外科手术治疗。 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随访与监测方面,胃镜和胃黏膜活检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应该怎么治疗呢,下面分享一则案例 林某,男,52岁,初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因忙于工作,未作系统治疗,又间服各种治胃痛之成药,未见效,形体日渐消瘦,上腹部不适加重,时有隐痛,饮食稍多则痛 再去做胃镜检查,病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这时由不得患者忽略病情,因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癌前病变,如果不积极治疗,将会发展至胃癌。 辨证:脾胃气阴两虚为主,久病气滞瘀血,邪毒内生 治法: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清热解毒。 方药:太子参、百合、山药、沙参、玉竹、麦冬、石斛各15克,郁金、佛手各10克,炒麦芽、生麦芽、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5克。便溏加扁豆、木瓜;内热加竹茹、旱莲草;另用新开河参3克,三七1克,切片每日晨起含服。 患者坚持半年,诸症递减,三个月后全面复查,病理诊断胃慢性浅表性胃炎。继上方去半边莲、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加用黄芪30克、白芍15克,大枣10克,间歇服药以巩固疗效。 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而加减用药。 (1)若见胃酸缺乏,胃部灼热,常示腺体萎缩,选用陈木瓜、炙乌梅。 (2)病理诊断为肠腺化生或上皮细胞者,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等药。 (3)胆汁反流者可加旋复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