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作为全国举足轻重的工业重城,沈阳为共和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伴随时代变革的步伐,现在的沈阳俨然已经发展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关于沈阳城的历史由来,大多数人仍以清朝时期的奉天城最为熟悉,追溯到更早时期的历史鲜有人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沈阳城的历史由来。沈阳城名字大致经历了以下变更过程:(无具体名称)→候城县→沈洲→沈阳路→沈阳中卫→盛京→奉天→沈阳。 关于沈阳最早的记载是72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新乐遗址位于现在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北运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房址面积约100平方米,现在来看也是小康家庭的两室一厅。当时的沈阳属于旱地经济农业文化区,人们已经不再像早起的祖先依靠捕获野生动物为生,他们依靠辽河区域的农业优势,穿着豹纹皮裙,利用石斧、石凿、磨盘、磨棒、刮削器等农业工具在辽河流域大地上种植粟、黍为主的农作物,驯化猪狗等家禽,建立了自己的原始农业。新乐人也创立了自己的图腾-太阳鸟,太阳鸟就是所说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中曾写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有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大鹏鸟是鸟的一种,也是说中的凤的别名。它的体态比一般的鸟大,尾部修长美丽,飞起来犹如凤起,很是壮观。古时候,人们一直把大鹏鸟当作的是祥鸟,神灵来对待。现在太阳鸟以雕像的形式耸立在沈阳北站南广场,已经成为沈阳城的象征。 新乐遗址 3200年前商周时期,沈阳人的老祖先已经初步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铸造技术,当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后由于沈阳地区是燕国的重镇防城,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连年征战,催生了强大的军工生产,聪明的沈阳祖先们在郑家洼子地区埋头苦干突破青铜器冶炼瓶颈技术,制造出当时高难度的青铜短剑,当时掌握的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说来也巧,郑家洼子正是现代的沈阳市铁西区,这可能也冥冥之中预示着铁西区是沈阳第一工业大区吧。 郑家洼子遗址 郑家洼子遗址 2600年前,西汉时期,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漠北战役,打败了匈奴、消灭了匈奴左臂卫氏朝鲜。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回东北地区,设立辽东、辽西、上谷、渔阳、右北平等塞上五郡。汉武帝沿用秦始皇设立的郡县制,在辽东郡下设18县,现在的沈阳一带即为辽东郡侯城县,这也是现在沈阳城最早的城市轮廓。也有史学者存在争议,认为此时的辽东郡候城县是在现在开原一代。无论争议如何,也许历史就是如此有趣,现在沈阳、铁岭不已经是同一个城市了吗? 侯城县遗址 侯城县遗址 唐代的时候,统治者改“侯城县“”为“沈洲”。 公元921年,辽太祖带来大量移民迁都至此修筑城址,发展生产,继续沿用沈洲之名。据现代考古分析,辽代沈洲城的具体位置大体北自中街,南到盛京路,西从正阳街,东至朝阳街这个范围内,这一区域也是现在沈阳城的繁华地带。后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攻占沈洲,并继续沿用沈洲之名。 公元1296年,元朝将“沈洲”改为“沈阳路”,“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因为处于沈水之北所以叫沈阳,“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720多年。 明朝时期,将“沈阳路”改为“沈阳中卫”。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这就是沈阳的别名“奉天”的来历。 清朝沈阳故宫 清朝沈阳故宫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1923年正式设立的奉天市政公所使沈阳的历史上首次出现市的建制。之后的一段时间,“奉天”、“沈阳”两个名字来回变动。 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北光复,“奉天市”恢复为“沈阳市”的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