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心皈命礼 一方土穀 万姓福神 秉忠正烈 助国卫民 膺承简命 镇一方而黎庶仰瞻 司职功曹 掌传而丹忱上达 义贯九天 善恶昭彰而回应 灵通三界 功过纠察以分明 巩固金汤 奠安社稷 大忠大孝 至显至灵 护国佑民 大喜大舍 福德正神 太上加封 土穀尊神 玉帝敕奉 主坛镇宫 土地明王 福德正神。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或土地爷,在民间信仰极为普遍,是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土地神源于古代的“社神”,是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公羊传》注曰:“社者,土地之主也。”汉应昭《风俗通史·祀典》引《孝纬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报功也。”清翟灏《通惜编·神鬼》:“今凡社神,俱呼土地。”般商时期,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因而土地神更多地带有自然属性。据《礼记·祭法》载,同时祭祀土地神已有等级之分,文称:“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日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暑社。”汉武帝时将“后土皇地祗”奉为总司土地的最高神,各地仍祀本处土地神 。 土地神的形象大都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多为须发全白的老者。一般土地庙中,除塑土地神外,尚塑其配偶,惜称“土地奶奶”,与土地神共受香火供奉,没有特殊职司。土地公是商人崇拜的财神,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称 为『做迓』(或做牙)。农历二 月二日叫做『头迓』,十二月十六日叫做『尾迓』,尤其尾牙商家更是为了答谢员工一年的辛苦,请吃『尾牙』宴。

土地神在道教神阶当中地位相对较低,但在民间信仰中极为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可以说,只要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土地庙、土地神。 关于土地神的信仰,据记载,早在殷商之时就有祭祀“大地”的活动。汉唐以后,土地庙已遍及各地。明代土地神更受尊崇,相传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地庙中,故土地庙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各个地区的城镇、乡村,街头和巷尾之中。 古人认为,土地神能保佑本地百姓的平安,他能让这一方土地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也能使长出的农作物丰收殷实。故历代大到国家、诸侯;小到官府、乡绅都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大型的祭拜活动,是谓“春祀”和“秋祀”。而寻常的百姓家只要是需要时,就会到土地庙中烧香许愿,祈求土地神保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