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而且各地火锅各有特色。但无论在哪里,人们吃火锅的时候,都要或多或少涮上盘羊肉。那么,古代人也吃火锅、涮羊肉吗?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铜制的火锅。南北朝时期,火锅逐渐成了北方人御寒煮食的工具。宋代,京城出现了以火锅招揽生意的特色酒楼。明清时期,火锅的种类已经纷繁多样了。 最初,人们也是用火锅煮些牛羊肉吃。但是像如今这般,将羊肉切成薄片下入锅中涮煮,则始于元代。据说,“涮羊肉”的发明和元世祖忽必烈有关。 相交,元世祖忽必列讨伐阿里不哥的时候,征途劳顿的他除了睡觉之外,最想的就是饱餐一顿家乡的美食——清炖羊肉。一日,元军在一处旷野安营扎寨。望着周围的清山绿水,忽必烈实在按捺不住,便命行厨宰羊做清炖羊肉吃。一切收拾停当,行厨正准备将肉下锅,忽然有探子来报:“敌军在前方不远处安营扎寨,与找军形成对垒之势,随时有进攻的可能”。诉到这个消息,忽必烈心想,这炖羊肉又吃不上了。行厨看了看手里的羊肉,对忽必烈说:“大王不要着急,我且将羊肉切成薄片,这水已经煮沸,羊肉到锅中翻两下就可食用了。待吃饱喝足再去收拾他们也不迟。” 说罢,行厨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锅中,搅拌了几下捞出羊肉放到蘸料碗里,递给忽必烈吃。大敌当前,忽必烈哪里有时间细嚼慢咽,夹起羊肉便狼吞虎咽起来。吃罢便到阵前杀敌去了。这一战元军大捷。 班师回朝后,大宴群臣的忽必烈想起行厨做的羊肉,仔细回想,那肉比清炖羊肉还要清香爽口上几分。便命行厨再做此菜宴请群臣。第二次吃到这样的羊肉,忽必烈觉得好吃万分,看着水中沸腾的羊肉片,便赠名“涮羊肉”。 后来,这种涮火锅的方法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百姓餐桌的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