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岁差两万武 2019-04-18


                                         

雙延館主

 

在古文明中,我們認為磁覺的認識,以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為首(圖一),當然亦離不開中國,如三星堆文化中的突目和眉心有裝飾的銅面具(圖二)和江西省大洋洲博物館的雙面神人青銅頭像(圖三),前者的突眼和眉裝與後者的雙角裝飾,我們認為是磁覺的感應而形成的裝飾或設計。這種情況在商周的青銅器和玉雕上很容易找到。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一  古文明地區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  三星堆突目和額裝銅面具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三  江西省大洋洲青銅器

 

 

 

磁的感應就是炁,從以下孔子所說,更能加強這種觀點。因為我們認為孔子所說的鳳鳥就是炁。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出自《論語·子罕》。

注:維基有(鳳凰):

(i)“鳳與孔子應和,故其象徵多與孔子五行造身、兩儀成性傳說相關。”

(ii)“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

(iii)“鳳則同風相同。”

(iv)“鳳亦被視為火神。”

(v)“南方之鳥。”

 以上的問題,在本文末結束之前再作討論。


管子(西元前725645年)是“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他在“小匡”一篇內有以下一段:「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雖曰受命,無乃失諸乎?」

注白話:「古人受命為王的,總是龍龜來臨,黃河出圖,洛水出書,地出乘黃神馬。現在三種祥瑞都沒有,縱然受命為王,豈不是一種錯誤麼?」

 

以上管子認為龍、龜和黃神馬是一種傳說,因為在他的時候找不到這三種祥瑞物。所以我們說龜是代表冠狀面,是洛書,龍馬代表矢狀面,是河書,不是比較更好理解嗎?

 

又《管子·內業篇》(百度百科):“搏氣如神,萬物備存。能搏乎?能一乎?能無蔔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務求諸人而得之己乎?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將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氣之極也。”


注白話譯文:“能夠專心一意在氣上,就會神明一樣,可以把萬物完全收存在心中。問題是人們能專心?能一意?能做到不用占卜而預知吉凶麼?能夠要止就止麼?能夠要完就完麼?能做到不外求於人而靠自己解決問題麼?思考吧!思考吧!再重複思考下去吧!思考不通,鬼神將幫你想通。其實這不是鬼神的力量,而是精氣的最高作用。”


以上的氣,就是磁(電)性,我們認為磁覺在人身體就是炁的現象。有人認為《管子·內業》是統性闡述中國古代氣功的基本原理,更建立了最早氣功理論體係。


《內業》中又說:「而可迎以意(可以用意去迎接),不見其形,不聞其聲,而序其成(看不到形體,聽不到聲音,卻有步驟地使萬物生長),化不易氣(物變化而自己氣不變),意然後形(有了意識,然後理解具體形象)。」


上面的引述,我們認為和磁覺有關。

再者,《老子·道德經》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白話譯文:「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

其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這不正是我們所說的磁覺嗎?

 

從以上管子、老子和孔子的文獻和敘述,我們認為我國周朝和春秋期間,聖賢已對炁和磁覺有了很高深的瞭解和修煉。

 

以下我們討論四個問題:

(一)古物的造型和設計有沒有受磁覺的影響?

(二)古物設計、圖案與發展和磁覺進展有沒有關係?

(三)古物的圖示或圖騰和河圖洛書與瑜伽輪脈(炁和磁覺)有關係嗎?

(四)法老王為什麼要帶假鬚?

 

 

(一)古物的造型和設計有沒有受磁覺的影響?

我們在“磁覺、炁和古文明圖示”一文中,已經討論過雙角和枕形的圖騰,埃及神聖的蛇(Uraeus)、神聖獵鷹(Falcon-Horus)及貝努鳥(Bennu)都和磁覺有關,這些圖示(Icon)亦是代表祥瑞之兆、神聖、權威、帝王或智慧。


西元前三千年左右,在納爾邁之石碑(Palette of King Narmer)已有雙角和頭裝的出現(圖四)。其他文明國家,在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前後有雙角的動物主宰(圖五)的記載。


大約同時期,中國亦有同樣的圖騰出現(圖六)。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四  EgyptPalette of King Narmer 3000-2920 BC

納爾邁之石碑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五  雙角的動物主宰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六 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2800-2200 BC

 

  

後來又出現額頭後的鳥,如埃及法老的神鷹(圖七),這裏法老開始帶鬚,在中國夏朝,頭後亦出現了鳥裝(圖八),這鳥裝是不是和鳳鳥有關呢?因為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在良渚文化的琮,更出現了頭裝(圖九),這和以上法老王帶鬚有沒有關係呢?這點我們會在文章結尾前討論。再看三星堆有冠和發的玉器(圖十),而安陽河南小屯村玉器有頭上和頭後的鳳鳥裝(圖十一)。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Egyptian:Khafre with Falcon Horus

2500 B.C.E Caro,museum

圖七  埃及的鷹神和法老帶鬚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八 夏朝鷹冠玉器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九 琮的鬚(良渚文化 3200-2000 BC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  三星堆古物角、冠和鬚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一 (頭鳥裝)河南安陽小屯村文化(1600-1046 BC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The Wilbour Plaque 1352-1336 BC

圖十二  威爾伯匾(銘牌)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三 埃及法老王的額前蛇飾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四 三星堆突眼和前額裝銅像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五 三星堆銅人—後面神鳥、雙角的前額裝

   

 

 

在西元前1500-1000年之間,埃及又有威爾伯匾(圖十二)和圖十三前額有蛇飾裝(Uranus),這種飾裝在三星堆亦可以看到(圖十四、十五),這裏的銅面裝突眼更明顯,在三星堆還有人面獸,在頭後有鳳鳥裝、頭上裝和前額裝等。


以上的描述,我們認為和炁與磁覺有關,我們會在“古物的圖示或圖騰和河圖洛書與瑜伽輪脈(炁和磁覺)有關係嗎”一段再作討論。


最後,在我國西周中期的殷句壺上面的花紋(圖十六),和山西省博物館的西周鳥蓋人足青銅盉(圖十七),讓我們聯想到這些圖案結構和磁覺、任督兩脈及瑜伽輪脈會不會有關係呢?我們先討論“古物設計、圖案與發展和磁覺的認識及進展有關係嗎”,然後再來討論。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六 西周中期的殷句壺  1000-900 BC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七 西周鳥蓋人足青銅盉 山西省博物館

 

 

 

 (二)古物設計、圖案與發展和磁覺的認識及進展有關係嗎?

按照我們修煉的經驗,我們認為西元前五百年以上的藝術設計是離不開圖騰的思維,又以鬼神和帝王權威等為主要題材。我們將它分為五個發展階段:

一、雙角的出現(西元前3000年前後)

在西方,萬獸之主(Master of Animals)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這雙角和磁覺有關(請參考“磁覺、炁和古文明圖示”)。

二、雙角、鷹和鬚的飾裝(西元前30002000年)

我們認為鷹和鬚亦與炁和磁覺有關,不過這些炁只出現於體外皮層下。

三、炁人體化(西元前2000-1000年)

在這時期,我們可以看到三星堆的突眼和前額裝,埃及的荷魯斯之眼和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前額蛇裝飾,這些飾裝是代表炁或磁覺從體內發出到人體表面。

四、炁在體內(西元前1000-600年)

這時人們已能將炁或磁覺帶到體內,如道家所說的中脈或瑜伽的輪和脈。

五、炁(醫)的運用和藥物(西元前600-300年)

到了西元前600年後,人們已經認識炁可以進入脈和穴輪等,這時期可以用炁醫病,但醫病效果或不合理想而產生了藥物治療的醫學。

  

表一是以上五個階段和出土文化的關係示表

   

西元前炁人體化的發展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表一

  

 

(三)古物的圖示(Icon)或圖騰(Totem)和河圖洛書與瑜伽輪脈(炁和磁覺)有關係嗎?

我們用人體座標的冠狀面、矢狀面和水平面解釋古文化和炁(磁覺)的四個段落(圖十八)。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八 迪卡爾座標人體示意圖
Human body and Cartesian coordinate

     

 

一、古文化與人體冠狀面(圖十九)

從圖可以明白雙角的動物主宰、納爾邁之石碑、仰紹文化的角和石家河文化都是雙角 的,它們可以用人體冠狀面代表,在中國後來轉變成了洛書。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十九  古文化與人體冠狀面示意圖(洛書)

(人體表面炁和磁覺)

   

 

二、鷹或鳳鳥文化和人體矢狀面(圖二十)

從圖可以看到埃及的鷹神,或夏朝玉器的鳳鳥都在人體的頭後,是人體前後的關係,能 用人體矢狀面代表,在中國後來就發展為河圖,用炁(磁覺)表達,就是任督二脈,這 裏的炁在任督的旋回途徑只是在人體表皮下。這裏的鳳鳥和孔子所說的“鳳鳥不至”, 會不會有同樣意思呢?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十  埃及和良渚文物與人體矢狀面示意圖(河圖)

(人體表面炁和磁覺)



三、埃及和三星堆文物和人體矢狀面(圖二十一)

在圖內的威爾伯匾、荷魯斯之眼和三星堆的突眼和前額飾,它們都能離體,像荷魯斯之 眼又可以代表腦的內部,這些又可以用人體矢狀面代表,這裏的炁(磁覺)是能深入人 體內的,所以是真正的河圖代表,亦是真正的任督兩脈。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十一  埃及和三星堆文物與人體矢狀面示意圖(河圖)

(體內炁和磁覺)

 

 


 

在這裏我們再來討論孔子說的“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在文獻中,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

“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鳳凰鳥不飛出來,黃河裏不出現祥瑞圖,看來我是沒有辦法了!”

“鳳鳥不出現,黃河裏也不出現圖籍,我看我是碰不到聖王的聘用可以行道了!”等等解釋。


在本文開始,我們已注明鳳鳥可以代表風、南方、火神和尊貴或祥瑞,我們認為風和炁相通,炁又是磁覺,所以我們將孔子所說解釋為:

“鳳鳥就是炁在頭後,如果沒有炁在頭後,又怎能進入身體打通任督二脈(河圖)呢?再煉炁下去就產生智慧,那就是說—沒有炁(鳳鳥不來),任督兩脈不通(河不出圖),又怎能有智慧或今日之成功或帝王的重用呢(吾已矣夫)。”

 

四、殷句壺和瑜伽七輪(圖二十二)

從殷句壺(1000-900 BC),我們可以看到壺的表面有各種花紋,而壺身面中間有像瑜伽七輪的圖案,這是不是和輪脈有關呢?要等待更多的資料才能確定。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十二  殷句壺身紋和瑜伽七輪示圖(人體水平面)


 

這裏我們再看三星堆玉器和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石像結構比較(圖二十三),兩者頭後有鳥,有鬚裝和角。這是偶然還是有文化的聯繫或者是同一時期各自獨立的發展?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十三  埃及雕像和三星堆玉雕比較示圖

          (西元前1200前後)

   

 

(四)法老王為什麼要帶假鬚?

圖二十四是埃及法老王帶的各種不同的假鬚,這樣的鬚形,在中國商周期間的羊鼎可以看到,這種鬚形與神聖和權威有關,我們用磁覺(炁),在頭後帶炁到前面,這炁停留在下巴,像道家所說的十二重樓的前面在體外。


在法國聖母教堂,有一個12世紀雕像(圖二十五),下巴有三條紋向下跑,數百年來,沒人能夠解答,我們認為這亦是磁覺的現象。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

圖二十四 各種法老王帶的鬍鬚樣式




磁覺(炁)三星堆和河洛文明瑣談圖二十五  Church of Notre-Dame Cossay-Les-Bois,France

法國聖母教堂的雕像(12世紀)

  

 

結論:磁覺(炁)的研究和實踐應該可以解釋許多古代文化的奧秘。正如我們用迪卡爾座標來代表人體的平面,洛書(龜)是冠狀面,河圖(馬)是矢狀面,而瑜伽的輪是水平面。



校對:李邦興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