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蹇义传

 p0oouuu 2019-04-18

蹇义,字宜之,巴人,初名王容。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被授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皇上心意。皇上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王容叩头不敢回答。皇上很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皇上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因此他朝夕侍从皇上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触怒皇上。惠帝即位后,推测太祖之意,超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当时齐泰、黄子澄当国,外兴大师,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

  燕王的军队入京,蹇义前去归附,升为左侍郎。几个月之后,升为尚书。当时正致力于纠正建文时期的政治,凡那时所更改的都全部废除。蹇义从容说道“:增补贵在适合时宜。先前所改固然不适当,如今一定要全部改回,也未必全部合适。”随即他举几件事为例加以说明。皇上很赞同,听从了他的意见。

  永乐二年(1404)蹇义兼任太子詹事。皇上有什么要传谕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总能准确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和太子都爱重他。七年,皇上巡幸北京,命蹇义辅佐皇太子监国。蹇义熟悉典故,长于把握根本,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受到亲用的前朝旧臣中,户部尚书夏原吉和蹇义齐名,中外官民称他们为“蹇、夏”。三年任满后,皇上亲自在便殿设宴招待他们,并高度赞扬了他们。蹇义多次奉命兼管其他部的事务,职务纷集,但他处之裕如。十七年因父亲去世回家,皇上和太子都派官员赐祭。诏令他出来供职。十九年,三殿失火,敕令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蹇义和给事中马俊分巡应天等府,询问军民疾苦,废黜了几名骚扰百姓的文武长吏,还提出数十项应兴革的事情,上奏实行。回来后他治理本部事务。第二年,皇上北征回来,因为太子曲意宽宥吕震的女婿主事张鹤参见失仪之过,便怪罪蹇义不进行匡正,将他逮捕,关进锦衣卫监狱。到第二年的春天蹇义才获释。

  仁宗即位后,蹇义、夏原吉都因是元老而为中外所信赖。皇上又念蹇义辅佐监国时的旧劳,对他尤为倚重。他首先进封蹇义为少保,赐给冠服、象笏、玉带,并享受二职俸禄。蹇义又历升为少师,受银章一枚,上刻“绳愆纠缪”。其后,又赐给他玺书说:“先前朕监国时,卿以先朝旧臣,每天在左右侍候。两京刚建,政务正繁,卿劳心焦思,不顾身家,前后二十余年,多次挽救危难。朕继承大统后,卿赞佐治理,毫不松懈,而且更加恭谨。这些朕都深念不忘,兹以自己之意,创制‘蹇忠贞印’一枚赐予爱卿,望卿藏于家中,传给后世,知道朕君臣共济艰难,共同做出了成就。”当时只有杨士奇也得赐给“贞一”印和敕书。不久命蹇义和英国公张辅以及夏原吉一同监修《太宗实录》。蹇义比夏原吉尤为忠厚,但过于周慎。杨士奇曾在皇上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过于忧虑?”蹇义说“:恐怕因为卤莽而留有后患而已。”皇上对两人的意见都赞同。杨荣曾诋毁蹇义。皇上觉得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道“:杨荣没有别的意思。如果左右有诬陷杨荣的人,愿陛下慎重考察。”皇上笑道“:我本不信他的话。”

  宣宗即位后,对蹇义的委寄更重。当时正修建献陵,皇上想遵从遗诏要俭约,便问蹇义和夏原吉,两人极力赞扬说“:圣见高远,又出于至孝,此万世之利也。”皇上亲自规划,三个月后陵墓建成,它不如长陵那么宏丽,其后的各个皇帝都参照献陵的规制。后来世宗营建永陵,才更加崇尚侈华。

  皇上征乐安时,蹇义、夏原吉以及各个学士都随从,参预军中机务,被赐给鞍马甲胄和弓剑。回来后,皇上赐予非常丰厚。三年(1428)蹇义随从皇上巡边回来。皇上因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都已老了,赐给他们玺书说:“卿等都是祖宗的遗老,辅佐朕躬。现在已是黄发危齿,不宜再让你们处理冗繁的事务,从而有伤朝廷优老待贤之礼。你们可以放下所管的事务,朝夕在朕左右讨论至理,共同维持国家的安宁,官衔和俸禄都照旧。”第二年,郭..代蹇义任为尚书。不久因胡氵荧的建议,皇上命蹇义等四人讨论天下官吏和军民的章奏和建议。赐给蹇义银章,上刻“忠厚宽宏”。七年诏令有关部门在文明门内为蹇义修建新的宅第。

  英宗即位后,蹇义因斋戒得病,皇上派医生去探视,并问他有什么话要说。蹇义说“:陛下刚继承大位,惟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说完他便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赠太师,谥忠定。

  蹇义为人质朴正直,仁孝并忠于朋友,善于处理与同僚朋友的关系,不曾一语伤人。杨士奇曾说:“张咏的不近玩好,傅尧俞的待人以诚,范景仁的不设城府,蹇义兼而有之。”    

蹇义 

蹇义,字宜之,初名瑢,明太祖朱元璋赐名"义",巴县(今重庆市)人,明初六朝重臣。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师,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忠定"。    

人物生平

折叠太祖赐名

蹇瑢早年聪慧好学,时任重庆知府的中书左丞殷哲非常赏识他,评价说"是儿将来远到非吾所及,当成就之"。

洪武十七年(1384年),参加四川乡试考中举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第三甲进士,擢升中书舍人,授征事郎。他奏事很合皇上心意 。朱元璋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朱元璋很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

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朱元璋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 "因此他朝夕侍从皇上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触怒皇上。

建文帝即位后,推测朱元璋之意,超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授嘉议大夫。当时齐泰黄子澄当国,外兴大师,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 。蹇义在建文一朝不得信用,处在政治边缘地带。

折叠永乐重臣

朱棣的军队入京,杨荣、蹇义等人主动归附,升为吏部左侍郎。几个月之后,又升为吏部尚书,授资善大夫蹇义半身像蹇义半身像。当时正致力于纠正建文时期的政治,凡那时所更改的都全部废除。蹇义从容说道:"增补贵在适合时宜。先前所改固然不适当,如今一定要全部改回,也未必全部合适。"随即他举几件事为例加以说明。皇上很赞同,听从了他的意见 。

永乐二年(1404年),蹇义兼任太子詹事。皇上有什么要传谕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总能准确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和太子都爱重他。

永乐五年(1407年),升任资政大夫

永乐七年(1409年),皇上巡幸北京,命蹇义辅佐皇太子监国。蹇义熟悉典故,长于把握根本,军国大事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受到重用的前朝旧臣中,与户部尚书夏原吉齐名,世称"蹇、夏"。

永乐九年(1411年),蹇义患背患背疽,朱棣亲命太医刘观看病。

永乐十年(1412年),皇上亲自在便殿设宴招待蹇义和夏原吉,并高度赞扬了他们 。蹇义多次奉命兼管其他部的事务,职务纷集,但他处之裕如。

永乐十七年(1419年)因父亲去世回家,皇上和太子都派官员赐祭。诏令他出来供职。

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殿失火,敕令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蹇义和给事中马俊分巡应天等府,询问军民疾苦,废黜了几名骚扰百姓的文武长吏,还提出数十项应兴革的事情,上奏实行。回来后他治理本部事务。

永乐二十年(1422年),皇上北征回来,因为太子曲意宽宥礼部尚书吕震的女婿户部主事张鹤参见失仪之过,便怪罪蹇义不进行匡正,将杨士奇、吕震、蹇义逮捕,关进锦衣卫监狱。到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的春天蹇义才获释 。

折叠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蹇义、夏原吉都因是元老而为中外所信赖。朱高炽又念蹇义辅佐监国时的旧劳,对他尤为倚重。他首先进封蹇义为少保,赐给冠服、象笏、玉带,并享受二职俸禄。蹇义接连晋升为少傅少师,授荣禄大夫,赐银章一枚,上刻"绳愆纠缪"。其后,又赐给他玺书说:"先前朕监国时,卿以先朝旧臣,每天在左右侍候。两京刚建,政务正繁,卿劳心焦思,不顾身家,前后二十余年,多次挽救危难 。朕继承大统后,卿赞佐治理,毫不松懈,而且更加恭谨。这些朕都深念不忘,兹以自己之意,创制'蹇忠贞印'一枚赐予爱卿,望卿藏于家中,传给后世,知道朕君臣共济艰难,共同做出了成就。"当时只有杨士奇也得赐给"贞一"印和敕书。

不久命蹇义和英国公张辅以及夏原吉一同监修《太宗实录》 。蹇义比夏原吉尤为忠厚,但过于周慎。杨士奇曾在朱棣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过于忧虑?"蹇义说:"恐怕因为卤莽而留有后患而已。"皇上对两人的意见都赞同。杨荣曾诋毁蹇义。朱高炽觉得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道:"杨荣没有别的意思。如果左右有诬陷杨荣的人,愿陛下慎重考察。"朱高炽笑道:"我本不信他的话。 "

明宣宗即位后,对蹇义的委寄更重。当时正修建献陵,朱瞻基想遵从遗诏要俭约,便问蹇义和夏原吉,两人极力赞扬说:"圣见高远,又出于至孝,此万世之利也。" 朱瞻基亲自规划,三个月后陵墓建成,它不如长陵那么宏丽,其后的各个皇帝都参照献陵的规制。后来明世宗营建永陵,才更加崇尚侈华 。

折叠告老还乡

朱瞻基征乐安,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时,蹇义、夏原吉以及各个学士都随从,参预军中机务,被赐给鞍马甲胄和弓剑。回来后,朱瞻基赐予非常丰厚。

宣德三年(1428年)蹇义随从皇上巡边回来。皇上因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四人都已老了,赐给他们玺书说:"卿等都是祖宗的遗老,辅佐朕躬 。现在已是黄发危齿,不宜再让你们处理冗繁的事务,从而有伤朝廷优老待贤之礼。你们可以放下所管的事务,朝夕在朕左右讨论至理,共同维持国家的安宁,官衔和俸禄都照旧。"因此,郭琎代为吏部尚书。不久因胡濙的建议,皇上命蹇义等四人讨论天下官吏和军民的章奏和建议。赐给蹇义银章,上刻"忠厚宽宏"。

宣德七年(1432年)诏令有关部门在文明门(北京崇文门前身)内为蹇义修建新的宅第 。

折叠临终嘱托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驾崩,明英宗即位,蹇义因斋戒得病,皇上派医生去探视,并问他有什么话要说。蹇义说:"陛下刚继承大位,惟望敬守祖宗成宪,始终不渝。"说完他便去世了,终年七十三岁。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忠定,并赐葬巴县故乡(即今重庆北部新区大竹林镇五云村) 。

人物评价

蹇义为人质朴正直,仁孝并忠于朋友,善于处理与同僚朋友的关系,不曾一语伤人。杨士奇曾说:"张咏的不近玩好,傅尧俞的待人以诚,范景仁的不设城府,蹇义兼而有之。"

史书记载

明史·蹇义传》。

明太祖实录》。

《明太宗实录》。

《明仁宗实录》。

《明宣宗实录》。

家族成员

曾祖蹇继祖、祖父蹇均寿、父亲蹇源斌,因蹇义故,追赠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

原配:刘氏,追赠一品夫人,蹇英、蹇芳、二女为其所出。

继室:张氏,封一品夫人,蹇荃为其所出。

侧室:孔氏,蹇芸为其所出。

四子二女。

长子:蹇英,有诗名,荫封尚宝司丞,官至太常少卿 。

次子:蹇芳,应武举入仕,正统十一年(1446年)卒 。

三子:蹇芸,荫封尚宝司丞。

四子:蹇荃,明仁宗驸马,洪熙元年(1425年)擢升尚宝司丞,命食其禄,进学于家。早夭,公主亦早夭,合葬蹇义家族墓群 。

侄:蹇贤,永乐六年(1409)举人,历监察御史、湖广布政使 。

孙:蹇霆,蹇芸之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陕西陇西牧,洁己勤民。致仕归,睦族瞻民,祀乡贤。

孙:蹇霖,蹇英之子,据《蹇氏族志》记载为进士,科数不可考,《巴县志》无记载,存疑。

后世纪念

蹇义墓神道碑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大竹林镇五云村,这里在古文献和当地民间蹇义墓神道碑蹇义墓神道碑都被认为是蹇义家族墓群所在地,其地名被称作"天官坟"。此次发现的神道碑高约2.3米、宽约0.8米、厚约0.3米,大部分文字仍可辨认,其底座赑屃(龙之九子中善于负重、形似乌龟者)长约2米。根据碑文记载及相关文献研究,考古专家认为此碑确为蹇义墓的神道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