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大物博,老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也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俗语,这些句子成为了农人们闲聊时的话题,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为人们能从这些句子中学习到未曾学习过的知识,不仅能教导人们如何行善,也有很多具有警示批驳的道理,在农村,常说“父母在,不远游”,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孝顺父母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句老话也告诉人们,一定要及时的行孝,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当然俗语涉及的方面还有许多,农谚类,亲情类,住宅类等等,今天老农就为大家分享几则大家不常听到过的俗语,你知道啥意思吗?觉得要道理吗? 一,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几乎家家都安有空调,但是在之前的农村,一到炎热的夏天,由于没有制冷设备,人们就会想尽各种的办法降温纳凉,在院子的树下乘凉,或在巷子里休息等等,因为屋子里太过于闷热是待不住人的。 不过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巷子里睡一觉起来后,就会感觉全身的不舒服,因为在风在巷子里穿过,俗称“穿堂风”,巷子里的气压导致空气快速流动会使人的身体各部的温度不平衡,新陈代谢不顺畅不协调导致,自然感觉全身不舒服,严重的会浑身酸困。 二,门为房主宅为宾,东西厢房不住人 一个住宅最主要的莫过于门,在民间也认为大门就是脸面,好像一个人的嘴巴、鼻子一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在建造大门时有着诸多的讲究和禁忌,比如说大门忌讳对着死巷,死巷代表着没有通路,也就意味着自己将来的人际关系和前程会越来越差,再比如大门的高低宽窄都要适中,不可大,不可小。要和住宅相匹配,因此说“门为房主宅为宾”。 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做“住西不住东,家中无老翁”,说的是东屋能在正午和下午的时候会被阳光照射到,特别是到了夏天,由于阳光毒辣屋子里会显着特别的闷热,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不利于居住!而西房还算好,但是到了冬天屋子里又会特别的阴凉,因此在农村东西厢房一般不住人,多是存放一些农具或者杂物。 不过现在随着电器走进千家万户后,这些讲究也不适用于当下,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