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没有预防肿瘤的秘诀?教授说出了4个字,就看你是否做到

 天悔大哥cqm 2019-04-18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在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人患癌。一旦患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需要投入的治疗资金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据统计,我国每年投入在癌症治疗上的花费高达800亿人民币,并每年递增。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早筛查早治疗达到治愈的目的,1/3的癌症是可以通过有效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与瘤共存。

“上医治未病”,癌症的预防越来越受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如何做好癌症的预防工作?医联媒体带着这样的问题,采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冬平教授。

问:有人认为,肿瘤很大的因素是基因决定的。认为先天性带有肿瘤基因的易感人群才是肿瘤高危群体。其他的影响因素微乎其微。这种观念是否正确呢?

陈院长给予否定的答案。陈院长指出,肿瘤的发生是人体多因素的结果影响的。研究发现,肿瘤因为基因或其他先天性因素导致的发病率在15%以下,大约有60%以上的是与生活方式高度相关的。即使基因中带有这种高危因素,其实也不一定会发生肿瘤。肿瘤不是一种遗传病,不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如果及时在生活方式方面给予纠正,可以起到一个逆向的好转结果。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肿瘤的发生。

问:有调查结果也发现,肿瘤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上的人群大幅上升,到80岁时达到高峰。肿瘤跟年龄相关性是否比较大?

陈院长指出,从一些回顾性的数据中确实可以发现这一现象:肿瘤发生的斜率从40岁开始上升,到50岁时男女性的斜率发生分岔。

常言道,五十而知天命。为什么到了50岁是肿瘤的高发年龄呢?陈院长打了个比方:好比一辆汽车,当不良驾驶习惯运行到某个程度之后,总是有损害的。这种损害是到某种积累后发生的。就好比在20岁、30岁时,肿瘤的发生率还是较低的。

三十而立之后,人们承担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很多固定模式可能在30岁左右就发生了改变。20岁左右,因为还在读书阶段,可能还会受一定的管束,所以生活方式不会偏差太多。但是30岁左右出社会了,有些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增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40岁左右可以说是“爆发”。

50岁之后,男女的肿瘤发证率开始有分岔。女性可能更关注家庭,30岁左右的不良生活方式较少,所以50岁之后肿瘤的发生率比男性低。但是现代女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多,各种女性肿瘤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确实,工作压力与健康生活有一定的矛盾。但是我们不必惧怕这种矛盾,而是努力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做得最好。

陈院长认为做好肿瘤的预防工作,需要更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参与进来,对公众进行更好的宣教,把关爱给到每一个人,使医疗防控工作能落到实处。

在生活中做到健康生活、有效预防肿瘤的秘诀是什么?陈院长以四字相赠:“均、有、平、合”。

均,指营养均衡。在饮食方面有兼顾性。

有,指有氧运动。运动方式首选健康的有氧运动,而不是乏氧运动。

平,平和的心态。现代生活压力大,还是需要人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应对。

合,合理作息。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会为人们带来健康。

生活方式对肿瘤发生的影响非常复杂。防治肿瘤,很多时候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