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人王辟之所作《渑水燕谈录》中,第一次把苏洵、苏轼以及苏辙父子并称为三苏。三苏是我国著名的大文豪,大文豪苏轼更是语文课本的常驻人物,是钉子户一样的存在。然而除了知道他们三个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之外,他们生平故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一起来浏览一下三苏的故事。 ![]() 首先是苏洵。公元1009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的一天,苏洵出生在眉州眉山。苏洵出生之后对于读书识字兴趣并不是很大,他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而且他的父亲对他很是纵容。在苏洵七岁的时候学过一段时间遣词造句,觉得没意思就不学了。在他十八岁那一年,他娶了一位本地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为妻子,他的妻子程氏岁数和他一样大。一年后程氏给他生了一个女儿,结果不幸早夭。后来苏洵在重阳节这一天前往成都玉局观去玩耍,结果看到一幅绘有青城山张仙师的人物画像,他用身上带着得玉佩换了这幅画带回家中日夜供养,祈求能有个儿子。就在这一年他的长子苏景先出世了。 ![]() 后来苏洵的母亲去世了后苏洵才开始读书,因为自视甚高他并没有怎么用心读书,结果考举人的时候名落孙山。这件事情对苏洵打击很大,决心痛改前非,用了七年时间刻苦毒死,立誓如若书读不好绝不写文章。这次苏洵用功程度和之前完全不一样,有一年端午节,他的妻子给他准备了几个粽子和一盘子白糖送到他书房里让他垫一下肚子。中午去收拾的时候发现盘子里的糖安然无恙,乘墨的砚台边上道士有很多的米粒,而苏洵嘴边也白一块黑一块的,原来他把墨当糖吃了。苏洵学成之后就教导自己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兄弟两个后来同榜及第,轰动京城。 ![]() 第二个是苏轼。苏轼小时候就和弟弟一起接受老爹的教诲,二十一岁那一年跟老爹和弟弟进京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欧阳修,那一年开始论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写的文章使得欧阳修大加赞赏,从此苏轼名动京城。后来因为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出京城,苏轼上书对新法提出不同意见,然后自请出京外任。到元丰二年的时候,苏轼调任湖州,在给朝廷上表谢恩的《湖州谢上表》的末尾写了几句牢骚话。当时的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鸡蛋里面挑骨头说苏轼最后几句话是“愚弄朝廷”。但是这几句话治不了苏轼的罪,于是闲的没事的御史们就精心研究苏轼的诗,在里面找到了一些苏轼嘲讽王安石新法的句子后来苏轼因诗入狱,后流放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 第三位是苏辙。苏辙和哥哥苏轼一起种地后名动京师。后来殿试的时候讲了一大片劝谏宋仁宗的话,因此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来王安石想要推行青苗法,苏洵给王安石写信表示断不可行,因此得罪了王安石被赶出京城。后来苏辙因为牵扯到元祐党争里面被赶到了雷州。当时的的雷州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刚开始有些水土不服,一年后才渐渐好转。在这一年时间里苏辙经过观察发现雷州百姓生活的有点原始。生病了不看病问鬼神,吃穿用度非常艰苦朴素。苏轼就在雷州开启民智,把中原先进技术传播到了雷州。 ![]() 那么关于的一些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