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毓灵研究员介绍,古贝壳不仅存在于贵族大墓中,在他们发掘的大量中小墓葬中,也发现了墓主人身边随葬有贝的记录,有放在墓主人身边的,也有双手紧攥的,或者含在口中的,而这些例证说明,铭文中出现的贝已经普及到了平民百姓之中。 据考证,安阳殷墟西区发掘的939座中小墓中,就有340座墓随葬贝壳,而且贝壳100枚以上的都是无青铜礼器随葬的中下阶层民的墓葬。1958年到1961年殷墟发掘中小墓302座,其中有83座有贝随葬。 最原始开始充当货币的物质可能就是牲畜,比如将牛作为交换的媒介,所以以物易物的物就是牛字旁。但是将牛作为交换物用起来并不方便,渐渐地人们觉得应该有一种更为方便的东西来充当这一角色。逐渐,贝就开始作为这种交换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于是也就慢慢地产生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代货币—贝币。 妇好墓出土的接近6880余枚的海贝,经过专家的鉴定,是主要产于台湾、海南等地,还有阿曼湾、南非地区的贝。 南非 海湾 为什么在内陆的安阳会出现远在南非的贝壳呢?其实,这主要得益于商朝的贸易开发。商人的活动范围很大,向西,到田玉,到新疆了,就曾有一条玉石之路。 妇好墓 玉人(和田玉) 商朝的人不仅很开放的,而且极其进取,活动区域积极广泛。在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个铭文,下面是一条船,船头上立着一个人,人肩膀上挑着一个担子,担子上有一串贝,来进行贸易,这就是说明货币的来源主要是来源于贸易,当然也有战争的掠夺。 贝币 其实以海贝为货币,不是中国所独有,它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印度洋中的马尔代夫群岛即以海贝为货币,亚洲许多地方也使用贝币。欧洲人往西非购买奴隶,即使用贝币。安哥拉的约克公爵群岛的托来人使用的贝币,称作“塔布”。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加泽尔半岛人也使用贝币。 阿曼湾 遗憾的是它们都没有明确的纪年。但是可以推想,这些岛屿上的人,以采集海贝为生,外来人在同他们的交往中,爱上了他们美丽的海贝,拿实物与他们交换,因而促成了海贝作为远程贸易的媒介。 商人的交易队伍 妇好墓中出现贝壳就不难想象,远在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子民将贸易的步子迈到了遥远的地方,将贝壳带到了帝都。贝壳作为货币也好,作为装饰品也好,精致与美丽是它的特色,一生爱美的妇好并不缺乏这两样东西,贝壳出现在她的墓中自然就不奇怪了。 文物丰富的妇好墓 来源:一拍安阳(今日头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