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官场,就如同过独木桥,一旦不慎,就有可能掉进水里,甚至万劫不复。因此,很多人官场行走,往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一行一言非常谨慎。如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 张俊“起于诸盗”,出身土匪,经历百战,不过,在面对皇帝和宰相,张俊却谨小慎微,常常如惊弓之鸟。据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记载,岳飞被害后,由于张俊在军中资历最深,又最听话,宋高宗赵构便没有像对待岳飞一样,处理和收拾他,而是收去他的兵权,还给了他封了一个清河郡王。武将封王,在宋代是莫大的荣耀,地位显赫。不过,尽管尊贵,但郡王后面却加了个尾缀——“奉朝请”,只是保留定期参加朝会的资格,徒有虚名,如同“空头王”。 因看清了赵构与宰相秦桧收拾武将手段的毒辣,张俊唯唯诺诺,一言一行都非常注意。一天,秦桧叫来张俊说;“张郡王,有一小事相烦,目前镇江和建康二镇缺将,郡王是疆场老帅,熟悉军中人,请推荐两名主帅吧。”张俊部属很多,推荐两名主帅当然是一桩小事,小事一桩。但有岳飞被杀的前车之鉴,他怕因“荐引朋党”而引火烧身,所以不敢贸然推荐,只得支吾其词,卑恭而退。 第二日,秦桧又召张俊谈及此事,张俊不断解释,说自己赋闲已久,部属离散,真的无人可荐。秦桧不高兴,说张郡王啊,请你推荐翰林学士或许有点难度,但你征战无数,部下众多,推荐两个将帅,应是你饭碗里的事啊,怎么推辞呢? 见宰相说到这种程度,张俊简直被逼到了墙角,不能再推辞,只得推荐两个人,最后总算向宰相交了差。然而,让人有没料到的是,他推荐的刘宝、王权二人,却并非自己的手下,而是韩世忠的旧部,小心谨慎至此。 有一次,皇帝赵构亲临张俊府上,吃过午饭,赵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点也没有回去的意思,作为主人的张俊,不但没有得意,反而急得满脸通红,他在应付赵构的空闲,三番五次地走到侍从跟前,请他设法催促皇帝快快回去,侍从们莫名其妙。不过,张郡王发了话,侍从只得听,想了几个办法,终于把皇帝哄回去了。后来,一个侍从同张俊在一起,偶尔问及此事,张俊说出了心里话:“作臣子的,谁不以皇上久留自己府上为荣?只是,他老人家上次临幸秦桧太师府上,申时未过,就匆匆而去,我怎么能让皇上留在府上的时间,比留在秦太师府上的时间还长呢?”由此可见,张俊在晚年,怕灾避祸几乎到了神经质的程度。 不过,也幸亏战战兢兢。张俊一生南征北战,功劳很多,贪赃枉法的劣迹也不少。他非常好色,妻妾很多,还强抢民女。他特别贪财,霸占大量田产,屋里银子堆积如山。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土匪将军”,最后竟然平安着陆,高位善终,与他晚年事事谨慎处处小心是密不可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