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3、通过朗读比较, 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4、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 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学习按思考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你们都知道他们都去了什么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一下这篇课文吧。?二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1、学生朗读。教师巡视。?2、出示图片,我们知道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干什么去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开心)那是我们就用高兴的心情去读一下吧!)(老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体会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出去玩高兴的心情 。3、看图片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他们来到了那里?(他们来到了草地上)那么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鸡在草地上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 非常高兴)那看看我们的课文是怎么说小鸡的,哪位同学读一下。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学生在次体会。刚才我们说了小鸡了,那看看小鸭子怎 么样呢?哪位同学说一下,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我们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急得直哭呀!学生举例子说明急得直哭,并做动作。指导朗读 。真着急呀小鸭子吃不到虫子怎么办呢?小公鸡看见了,捉虫就给小鸭子吃。为什么小公鸡要捉虫给小鸭子吃?生1:他是我的好朋友,他捉不到虫 子,很难过,我要帮助他。生2: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4、看图片学习第3自然段的内容。他们又来到了哪里?(小河边。)小公鸡和小鸭子他 们俩个在说些什么呢?(小鸭子说:“公鸡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小公鸡说:“我也去。”)小鸭子让公鸡弟弟去了吗?(没有)他是怎么 说的?(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小鸭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着急的心情。)那谁能把小鸭子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 下呢?指导学生朗读。小公鸡相信了吗?没有,他是怎么做的。偷偷地。为什么小鸡要偷偷地呢?我把这个偷偷地去掉行不行。去掉的话小鸭子有可 能发现不让小公鸡去。那我们在什么时候也会偷偷地呢?学生举例说明,在次体会偷偷地。学生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带动作表演。?5、同学们 在看这幅图,小鸭子在干什么,捉鱼,这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他听见小公鸡在喊救命。那么他是怎么做的?他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让小公鸡坐 在自己的背上。那谁做一做小鸭子的动作呢?你的动作真快!如果你是小鸭子你在想什么?我在想小公鸡很危险,不快一点小公鸡就会淹死。那小鸭 子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着急。那我们带着动作和着急的心情再读一下这句话吧!再次读这句话。小鸭子把小公鸡救上岸了吗?那小公鸡对小鸭子说 些什么呢?鸭子哥哥,谢谢你。?师:现在我来问问小鸭子,你为什么要捉鱼给小公鸡吃?生1:小公鸡不会游泳,他不能到河里捉鱼。?生2:刚 才小公鸡捉虫给我吃,现在我要捉鱼给他吃。生3:我们要互帮互助。师:说得真好!小伙伴之间就应该像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样,要懂得互帮互助。 我们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就要给予帮助;别人给了我们帮助,我们要真诚地向对方表示感谢!?三、深化主题。? 同学们你们是想对小鸭子和小公鸡分别说些什么呢?小公鸡会捉虫,还帮助别人。小鸭子会游泳,他救了小公鸡。小公鸡和小鸭子有不同的本领。向 我们的每位同学一样都有自己的本领有的同学画画好,有的同学跑步好,有的同学唱歌好,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特长去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同学一定要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四、总结?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知道了小公鸡的本领是什么?小鸭子的本领是什么?我们还知道同学之间在遇到困难的时 候怎么办?五、板书设计小公鸡和小鸭子捉虫小公鸡互相帮助小鸭子捉鱼六、教学反思?这节课创设情境,学生想象小公鸡和小鸭 子当时的心情、动作,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师生分角色、男女生分角色、同桌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展示,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在重点词句分 析的环节中,对比两个句子的不同,通过联系上下文、揣摩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心理,了解“偷偷地、飞快地”这两个词在句中的意思。学生在理解“ 吃得很欢、急得直哭”这两个词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拓展练习。?这节课练习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并通过及时、丰富、有 针对性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说。这节课的情感体悟到位,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小公鸡捉 虫子跟小鸭子吃、小鸭子在小公鸡落水时救小公鸡这种伙伴之间相互帮助、友好相处的情感。?这节课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第一是生字拓展 不足。写字环节时,“他”和“地”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简要指出“他、她、它”的用法,简要提示“地”的两个读音,并用本节课出现的词 语“飞快地、偷偷地”加以解释。?第二是板书不到位。板书应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或重点内容的呈现。这节课的板书过少,使得板书内容不完整 ,不利于整体教学内容的呈现,且板书中箭头方向错误,给学生一种不规范的印象,应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一种规范、严谨的示范。?第三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同时,还缺少整体感悟和总结升华的环节,可以让孩子戴头饰将整篇课文再演一演。 |
|